房企“久旱逢甘露”?成都、广州等多地放宽预售资金使用条件

银行、信托、公司债全面紧信用 , 房企愈发依赖于销售回款 。
进入11月 , 随着高层发声维护房地产合理信贷需求 , 多地开始纠偏房地产流动性过度紧缩 , 特别是放款预售资金监管 。
11月23日 , 成都住建局发布《关于精准应对疫情冲击全力实现年度目标的通知》 , 包括提高房地产审批效率、鼓励项目加快上市销售、提高预售资金监管使用效率、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等 。
36氪未来地产获悉 , 上述通知关于预售资金的细则如下:原则上监管额度不变 , 提高支取比 。 成都项目工程完成3/4及项目封顶两个节点 , 监管额度内预售资金支取比例上限提高5%;项目验收备案后 , 支取比例可达到95% 。 此外 , 企业信用等级A以上可使用外地银行保函替代监管额度、压缩支取审核流程至5个工作日 。
在成都之前 , 广州住建部门也宣布宽松预售资金使用条件 , 下调预售款留存比例 , 从封顶前/封顶后/装修阶段的10%/10%/5%分别降至8%/6%/3% 。
下半年以来 , 从银行信贷到私募信托再到境内外公司债 , 房地产行业流动性全面收紧 。 为防止项目停工风险、保障购房者权益 , 各地期房预售资金账户也从严管理 , 进一步限制开发商资金周转空间 。 眼下看 , 这一现象正在得到纠偏 。
作为预售资金的来源 , 按揭贷款审批也在多地加速 。 澎湃新闻对主要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城商行的调查显示 , 由于交易量下降等因素 , 目前多家银行的房地产按揭贷款发放的速度确实有所提升 , 告别了前期“半年还拿不到贷款”的情况 。
按揭贷款对房地产行业及银行系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 目前的房地产企业开发到位资金中 , 开发商预售期房获得的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 , 两项综合占比超过50% , 可见房企愈发依赖于销售回款 。 同时 , 央行引导市场增加信贷需求与供给 , 也主要依靠购房者的信用及其派生的按揭贷款 。
兴业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阎常铭在研报中表示 , 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地产杠杆占总贷款的16% , 而15-19年平均40% 。 其中 , 前三季度供给端占比-1% , 15-19年为12% 。 压缩供给端杠杆 , 更需要按揭信用创造功能 。
在此轮房地产紧信用过程中 , 市场集中度可能再次迎来一轮提升 。 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义表示 , 房地产行业信用分层难以根本性逆转 , 竞争力分化是大势所趋 , 高信用房企将再次走向集中 , 迎来阿尔法的大时代 。
国泰君安分析师谢皓宇此前也在研报中发表预测:若严格执行资金监管并假设销售下滑 , 极端假设情况下 , 央企和国企的销售份额预计提升30%-110% 。
在预售资金监管放松同时 , 公司债市场也同步出现一轮宽松 , 房企可谓“久旱逢甘露” 。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 , 截至11月23日 , 当月房企的信用债发行规模达425亿元 , 是10月总额的三倍有余 。 不过 , 在已发行信用债的20余家发行人中 , 仅有1家为民企 , 这佐证了前述行业信用分层愈发显著的判断 。
作者| 王 露
编辑|岳 嘉
【房企“久旱逢甘露”?成都、广州等多地放宽预售资金使用条件】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未来可栖”(ID:hifuturecity) , 作者:王露 , 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