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VS 实践:为什么结果总是会偏离预期?( 三 )


(货)明确我们的产品并在落地时准备到位:比如我们做课程项目 , 首先要确保课程打磨上线 , 并且能够在关键节点和既定周期内打磨迭代到位 。
(事)将事在执行层面拆分到最小颗粒度:这里的事是基于我们特定目标的基础下所制定的策略和手段 。 这些策略和手段在执行层面需要拆分到最小颗粒度 。 比如针对某场活动的宣传文案 , 需要细化到在不同渠道的不同宣传文案 , 同一渠道不同时间节点的宣传文案;针对一场公开课转化 , 需要细化到前中后每个环节的具体落地SOP 。 对于事在执行上的核心思路是要做最小颗粒度的拆分 , 每一项本身又是人、事、钱、资源、时间、效果判断的循环 。
(客观影响因素)通过个人积累和组织资源来降低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 。 前面提到的场、钱、资源、时间会是影响方案落地效果的客观因素 , 能否证明资金投入的价值并说服审批者则需要一定的经验判断和数据支持 。 资源和时间则也会直接影响实践效果 , 而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起作用 。 在资源层面 , 需要有个人资源的积累和有能力争取组织层面的资源支持;时间紧迫度也会直接影响实践效果 , 它是会受到个人效率、公司资源投入多少以及业务的窗口机会 , 因为个人效率越高 , 能推动更多公司资源投入并且有效把握业务窗口机会则实践的成功率就越高 。
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不断缩小偏差的核心——不断做复盘、优化和沉淀:
(复盘)基于实践的反思 , 将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调优 , 去修正思维活动与行为活动的偏差 。 通过实践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 以此循环 , 将整个实施项目不断迭代优化到预期效果和水平 。
(优化)基于复盘反思 , 数据分析发现问题 , 并进一步制定优化改进方案 , 避免下一次落地实践出现重复性问题 。 整个过程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 , 在解决问题的环节又遵循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循环
(沉淀)运营工作的大忌是持续的探索和尝试 , 无确定性的运营模式 , 整个流程是探索→验证→形成模式→重复→优化改进 。 在这个过程需要能力和资源的积累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思考过程到落地全流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做如下呈现:

方案 VS 实践:为什么结果总是会偏离预期?

文章插图

围绕以上拆解思路 , 我们确定出思考到实践的几个关键流程节点 , 并给出对应的关键点、风险点/问题点和思考模型及工具 。 辅助我们运营工作中的思考和落地实践 , 具体如下:
方案 VS 实践:为什么结果总是会偏离预期?

文章插图

上述提到的思考逻辑、流程、落地的辅助工具表格 , 本质上是让我们在落地执行时思维更结构化 , 工作更加有流畅有节奏 , 在关键环节不遗漏 。 在参照使用过程中 , 要理解这些流程、表格制定的初衷、逻辑以及能发挥的作用 , 进而将其变成一种思考方式 。 并不是所有的落地项目都要照搬上述的流程 , 做一堆表格 , 而是所有的落地都要具备以结构化、流程化思维和落地到结果的闭环 。
04 从方案到落地需要规避的坑有了方法 , 还得知道方案到实践要规避的坑 , 总结为:规避2个思维、避免3种心理、摒弃1类做法:
1、规避2种思维:
把行业机会当做自己的机会 。 我们在决定做一个项目时需要基于自己所在平台的优势 , 而非抛开优势去跟别人竞争 。 就像有人假设:你们这块业务如果没有流量和名师 , 该怎么做?” , 其实这个假设没意义 , 如果没有流量和名师 , 我们就不会选择这个已经是红海的赛道 , 当然如果你有很强的内容制作能力除外 。 如果没有独特的优势你凭什么跟别人竞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