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互联网企业「犀有数科」更名「鹿优数科」,再获超亿元A+轮融资

过去几十年纺织业一直是吃着增量时代的红利 , 如今在重资产、重资本、重人力的制约下 , 这一行业要想从根源上完成产业结构向智能制造和柔性生产的升级转型并非易事 。
36氪获悉 , 继2021年9月对外公布完成A轮超亿元融资后 , 纺织领域产业互联网厂商「犀有数科」再度完成A+轮过亿元融资 , 同时正式更名为「鹿优数科」 。 本轮融资由光速中国独家投资 , 致远资本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
鹿优数科成立于2020年 , 36氪曾在上一轮融资时对该公司进行了深入介绍 。 鹿优数科以工艺和研发数字化为抓手 , 主打以销定产的柔性制造模式 , 全面打造面料数字供应链生态 , 实现数据和研发驱动的纺织行业智能制造 。 目前鹿优已构建ODM面料数字供应链生态 。
根据信达证券研究 , 截至2020年 , 包括纺织业、服饰业、鞋履皮革业在内的广义纺织服装产业增加值 , 约占中国制造业总量的6% , 接近汽车制造业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虽然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庞大 , 却极度分散 , 纺织制造数字化水平在制造业中几乎垫底 。
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在工业4.0时代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 智能制造将成为提升国家整体制造业水平不可忽略的增长引擎 。 但是由于过去几十年纺织业一直是吃着增量时代的红利 , 如今在重资产、重资本、重人力的制约下 , 这一行业要想从根源上完成产业结构向智能制造和柔性生产的升级转型并非易事 。
鹿优数科CEO张帅表示:“由于印染行业对于资质要求严格 , 目前全国只有一万多家印染厂 , 规模以上的有1600家左右 , 从供需角度来看 , 应该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 但实际情况却是印染行业存在严重的结构性过剩 。 “
首先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错配 , 导致印染厂在忙季的时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 但是非旺季的时候又处于停滞状态 , 综合下来 , 其全年的平均开机率其实只有70%;
其次 , 由于大部分印染产能是以做加工为主 , 过度于依赖“老师傅” , 没有工艺上的沉淀 , 根本无法实现需求侧要求的快速反应;
再次 , 由于印染厂大部分是接单干活的状态 , 没有自己的独立商品 , 在交易中 , 本质上根本没有议价权 , 也不能够为需求侧创造额外价值 。
【纺织互联网企业「犀有数科」更名「鹿优数科」,再获超亿元A+轮融资】与此同时 , 由于印染过程需要多台机器协同作业 , 对于订单的准确性要求会更高 。
但是 , 当前行业面料侧解决方案仅仅停留在纺纱及织造相对简单及偏标品环节 , 附加值较低 , 对技术难度及资金密集程度最高的印染环节却望而却步 , 印染环节的互联互通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实现 。
近些年 , 随着全球消费需求多元化和快时尚品牌的崛起 , 对成衣环节小单快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 小单快反是指品牌为规避库存 , 用多款式、小批量订单的模式生产面料及服装 , 通过直播或平销上市3天内测试消费者需求 , 根据需求情况快速组织再生产 , 一般要求15天内商品发货 , 因此对供应链的小订单兼容性及敏捷反应要求极高 。
纺织印染作为成衣制造生态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 其需求侧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 原有的市场现货及连续化规模生产模式 , 已经不再能够同时匹配“丰富度”及“确定性”的需求 , 柔性快反成为整个纺织印染产业发展的瓶颈 , 一旦突破柔性快反的瓶颈 , 整个产业必将迎来第二增长曲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