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眼中的“肖战”,蜜糖还是砒霜?( 四 )


而且一味盲目追求ROI,很可能最终会掉入结果陷阱,要承受代言人流量下降后的反噬 。 要么继续嗑药,请下一个流量明星代言,来填补流量空缺;要么接受销量的落差,坦然面对沉默的市场反馈 。
当然,喝不喝这瓶春药,还是要取决于品牌自身的传播节奏 。 在请代言人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品牌的市场上价值是否到了需要明星加速的阶段?自己的产品力是否过硬,能够承担大量的流量涌入?代言人和自身品牌调性是否匹配,会不会“德不配位”?
毕竟对于代言人这瓶春药,品牌只想要爽死,谁也不想被副作用毒死 。

品牌眼中的“肖战”,蜜糖还是砒霜?

文章插图

MANNER COFFEE(来源:官微)
给品牌请代言人的六条建议
1.初创型公司(A轮及以前)建议不要轻易找代言人 。 很容易白花钱,而且只能带来短期PR收益,既消耗品牌也消耗明星 。
2.B轮或者B轮以后公司可以考虑找代言人,因为整个品牌的资金、实力、产品、服务都有能力承接明星带来的巨额流量 。
3.提前明确找代言人的目的 。 是收割一波粉丝(如蕉内找王一博)、还是打造更鲜明立体的品牌形象(如花西子找杜鹃)、还是拉高品牌调性(如完美日记找周迅)、还是过渡承接咖位更高的代言人(如王饱饱找周深) 。
4.签约代言人只是明星营销的一步 。 品牌还需要配合使用一系列粉丝运营手段,一般代言费和后续运营费用为1:0.8-1.2 。
5.找代言人的眼光不要只局限在明星,网易严选请罗永浩就是很好的案例 。 贴合品牌调性,符合品牌表达的红人、企业家也可以,比如情怀型品牌可以试试俞敏洪 。
6.不要盲目迷信其他品牌的成功论和方法论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otF未来品牌”(ID:BrandoftheFuture),作者:韩静仪,编辑:谈秋平,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