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引导幼儿同伴相处

“小明在那边的秋千上荡了好长时间了 , 佳佳是才玩的 , 可是小明却威胁佳佳:‘快让我玩 , 不然我告诉老师你不分享!’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遵守规则行为吗?”大(2)班孔老师提出了疑问 。
 
“幼儿之间当众嘲笑、辱骂以及给别人取侮辱性绰号;怂恿同伴一起孤立某个幼儿 , 让他没有朋友;经常性地损害同伴书本 , 故意弄脏同伴衣服……这些行为其实都属于以自我为中心 , 不能管控自己的情绪 , 不遵守规则 , 同伴之间不会友好交往 。”主持人补充道 。
 
前不久 , 在我园会议室 , 老师们就幼儿间的交往行为进行了“大讨论” , 争相发言、表达观念 , 为培养幼儿友好交往、有效引导幼儿规范自己的言行 , 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和谐、温暖、快乐的育人场所出谋划策 。
 
引导幼儿走出自我中心 , 学会共情
 
小班幼儿平平 , 总喜欢在别人的画纸上乱涂 , 老师多次教育却总是不奏效 , 班里的孩子们都惧怕和他同桌 。孩子们拿到画纸后 , 第一件事不是主动投入到画画过程中 , 而是努力去保护画纸不被平平损坏 , 这影响了孩子们的专注度和活动效率 。
 
多次教育无果后 , 老师让平平在自己弄脏的纸上画画 , 这下平平傻眼了 , “我不要、我不要……脏的画纸不好看!”“你在脏纸上画画不好看 , 别人在上面画画就好看吗?”平平似乎懂了什么 , 悄悄低下了头 。老师鼓励他:“今天可以再给你一张干净的画纸 , 你要保护好自己的 , 还要爱护别人的 , 这样大家都会画出美丽的画 。”这个办法还真管用 , 此后 , 平平再也不在别人的画纸上乱涂了 。时间一长 , 孩子们又和平平成了好朋友 。
 
“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 体会给别人造成的困扰 。”这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倡导的自然惩罚法则 。
 
【如何让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引导幼儿同伴相处】平平以自我为中心 , 用不公正的态度对待同伴 , 缺少同情心 。对待这样的孩子 , 教师要引导其走出自我中心 , 学会共情 , 学会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 , 努力做到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引导幼儿学习管理情绪 , 学会表达
 
情绪是幼儿与自己及班级其他孩子沟通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 , 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很重要 , 引导幼儿学习管理情绪并不意味着要幼儿去除或压制情绪 , 而是调节情绪的表达方式 , 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 。孩子伤心哭泣 , 老师总是习惯说:“不要哭 , 不要哭!”其实 , 情绪宣泄也要“堵疏结合” , 孩子伤心时 , 不让他哭出来 , 郁积在心里是有损健康的 。可以抱抱他 , 拍拍他 , 让他在老师的怀里哭一会儿 , 把情绪宣泄出来 。
 
中班尹老师说 , 课程游戏化的全面实施 , 为一线老师提供了更多引导孩子有效管理情绪的新途径 , 让孩子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绪 。例如 , 通过指导孩子绘画、唱歌、倾诉 , 使其主动转移消极情绪;组织孩子开展户外运动 , 通过击打软垫、枕头等形式 , 积极宣泄不良情绪;班级活动区域悬挂沙包 , 每天都会有孩子去拳打脚踢 , 既放松了心情 , 又锻炼了腿脚 , 一举两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