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建议三岁以下幼儿禁用手机-教育部建议0至3岁禁用手机


教育部建议三岁以下幼儿禁用手机-教育部建议0至3岁禁用手机

文章插图
近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聚焦近视防控的关键领域、核心要素和重点环节,联合开展八个专项行动 。教育部还发布了《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明确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要点,着力提高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改进率和近视防控知识知晓率 。两则文件提到:学校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建议0-3岁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小学生低年级连续读写应不超20分钟 。
 
八项专项行动包括
 
一是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3次以上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少吃甜食,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
 
二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引导家庭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学业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 。
 
三是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建立完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指导各地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儿童青少年健身科普工作,吸引更多儿童青少年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 。
 
四是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 。指导各地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家长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
 
五是落实视力健康监测 。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监测数据库,每年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动态监测,努力实现县(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全覆盖 。
 
六是改善学生视觉环境 。指导各地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 。
 
七是提升专业指导和矫正质量 。发挥医院专业优势,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 。制定跟踪干预措施,检查和矫正情况及时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作用,开展近视防控科研攻关,加强防治近视科研成果与技术的应用 。
 
八是加强视力健康教育 。发布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教育引导儿童青少年形成科学用眼行为习惯 。以开发义务教育阶段健康教育视频课程为基础,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教育资源库 。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在学校内部活动的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 。
 
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要点
 
0—3岁幼儿应禁用电子产品
【教育部建议三岁以下幼儿禁用手机-教育部建议0至3岁禁用手机】 
学前阶段,从加强户外活动、控制电子产品使用、远离幼儿园小学化、保持睡眠和膳食营养、建立眼健康档案等5方面,突出“呵护引导,快乐成长”,有针对性指导0—6周岁学前幼儿和家长科学有效防控近视 。其中,建议0—3岁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也应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 。托幼机构尽量避免使用电子屏教学 。对于学习钢琴等乐器的孩子,琴谱字体要尽量大,保证练习时环境光照亮度,每次连续练习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及时为幼儿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三岁后每3—6个月定期监测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