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豆腐不好吃了?农村老人用近50年坚守,只为传统味道不丢失


为啥豆腐不好吃了?农村老人用近50年坚守,只为传统味道不丢失

文章插图

正值生火做午饭的时刻 , 这个季节的农村人 , 正是空闲的时候 , 有些积极的人家 , 厨房上已经飘起了炊烟 。
卖豆腐的老人将三轮车停在村头 , 虽然岁数看起来不小了 , 但吆喝声依然底气十足 , 按他的话说 , 就这几句话 , 他已经吆喝了近50年 , 那么长的日子 , 就是铁棒也该磨成针了 , 这几句吆喝又算得了什么呢?
聊天的时候 , 村里陆续有人出来买豆腐 , 只见老人揭开盖在豆腐上的湿棉布 , 一股浓郁的豆腐香味儿扑面而来 。
为啥豆腐不好吃了?农村老人用近50年坚守,只为传统味道不丢失

文章插图

看着笔者贪婪地呼吸了几口 , 老人哈哈笑道:“咋样 , 在城里吃不到这样的豆腐吧 , 这叫地锅豆腐 , 实话告诉你 , 即便在城里能买到地锅豆腐 , 也吃不出这种味道 , 为啥?如今在城里哪里还有烧地锅的环境呀 , 所以 , 你们平常吃到的所谓地锅豆腐 , 几乎都是‘赝品’ , 挂羊头卖狗肉罢了 , 净忽悠不明就里的人 。
不过 , 这地锅豆腐再好 , 在农村也卖不出好价格 , 因为大家对这种豆腐都习以为常了 , 也就感觉不出这种豆腐的好了 , 价格自然也就卖不贵 。
这个世界还真奇怪 , 在城里便宜的东西能卖贵 , 在农村贵的东西还得便宜卖 , 嘿嘿 , 真的是让人无语了!”
为啥豆腐不好吃了?农村老人用近50年坚守,只为传统味道不丢失

文章插图

传统地锅豆腐和现代制作豆腐制作方式大同小异 , 都是通过浸泡、磨浆、煮浆、点兑、压制成型几道工序 , 最大的区别在于 , 传统地锅豆腐采取的是地锅煮浆的传统方式 , 用柴火锅熬制的豆浆受热比较均匀 , 余热比较持久 , 和天然气相比 , 柴火温度更高一些 , 即可避免豆浆受热不均的现象 , 又可充分激发出豆浆的香味儿 。
加上用柴火熬制 , 植物本身所特有的味道 , 在传递热量的同时 , 也传递给了锅中的豆浆 , 在这两种因素影响下 , 制出来的豆腐香味儿就比较浓郁 。
为啥豆腐不好吃了?农村老人用近50年坚守,只为传统味道不丢失

文章插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 , 现代豆腐制作方式基本上都是采取液化气加机器的方式 , 新的制作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省工省时效率高 , 从效益方面而言 , 可以直接碾压传统地锅豆腐 , 这也是传统地锅豆腐在市场上被新式豆腐吊打的主要原因 。
但从口感上来说 , 新式制作方式过于追求量 , 而忽略了质 , 虽然表面看起来比地锅豆腐鲜嫩洁白 , 但口感远没有地锅豆腐厚重 , 也许慢工细活才能铸造高品质 , 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 , 慢下来就意味着代价高昂 , 慢下来就可能面临淘汰 。
为啥豆腐不好吃了?农村老人用近50年坚守,只为传统味道不丢失

文章插图

就像眼前这位卖豆腐的老人 , 按他的话讲 , 他从事豆腐制作已经40多年了 , 装豆腐的木头箱子 , 年头比孩子的岁数还大 , 当从父辈手中接班时 , 学习的就是传统豆腐制作方式 , 新式豆腐的出现 , 在市场竞争作用下 , 传统豆腐的利润空间已经很小 , 小到让很多从业者不得不作出改变 。
由于没了利润空间 , 比他岁数大的 , 基本上都早早退休了 , 比他岁数小的 , 都开始转型引进了机器 , 采取新方式加工豆腐 , 如今各行各业竞争都特别厉害 , 不改变就意味着落后 。
为啥豆腐不好吃了?农村老人用近50年坚守,只为传统味道不丢失

文章插图

然而 , 在这位老人看来 , 这个世界无论如何变化 , 他的传统手艺都是不能变的 , 这么想并不是墨守成规 , 而是对传统手艺的一种尊重、对豆腐品质的一种坚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