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国产服务机器人崛起丨睿兽分析( 四 )


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国产服务机器人崛起丨睿兽分析

文章插图

商业清洁服务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十分迫切,而疫情的出现让人们对环境洁净的要求益趋严格 。
成立于2020年12月的全场景商用清洁机器人研发商汤恩科技同样令人关注,一年的时间已经获得碧桂园创投、创想未来资本等天使轮和pre-A轮的资本加持,团队领军人物是拥有“科大少年班”、“留学博士”等多重标签的崔彧玮 。
2016年底,崔彧玮回国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加入AnKobot珊口创业,自主研发了视觉导航技术,采用低算量高性能模拟人脑算法,领着团队在AI+智能扫地机器人道路上探索前行 。
2020年,疫情让崔彧玮嗅到了大型商用地面清洁机的巨大市场潜力,自立门户二次创业成立汤恩智能科技,专攻智能商用地面清洁机的开发 。
新公司成立后,团队与卡赫合作自主研发了全球第一台采用视觉与激光融合导航定位系统的商用清洁机器人KIRA B 50 。
相比于市场上通常采用的激光导航或视觉导航单个导航模式,产品搭载了全球首创的视觉与激光融合导航定位系统和微波传感系统,多重感知与AI算法相融合,共计搭载40多个传感器,配合头部安装的210°超大视野的单目全景摄像头以及自研的Sparkoz机器人控制平台和低功耗ARM架构,使得KIRA B 50可在20分钟内快速建图3万平方米清洁面积,精度达到0.01米,一次性通过率为99%以上,真正体现技术改变生活 。
随着中国服务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显现、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叠加商用清洁机器人技术进步及5G商用逐步成熟,商用机器人将进入更好的市场发展期 。
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国产服务机器人崛起丨睿兽分析

文章插图

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国产服务机器人崛起丨睿兽分析

文章插图

结语
通过对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供需情况、产业链图谱、核心技术、投融资情况分析可知,服务机器人在我国保持较高的增速,随着短期疫情“无接触化”的需求和长期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以及导航定位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机器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资本在过去一年也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布局,手术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均是投资的热门赛道 。
手术机器人属于高端医疗器械,核心技术研发、获取难度大,研发周期长,对设备的技能、技术参数、安全性要求高 。
在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除了打破达芬奇专利封锁的精锋医疗,独立自主研发单多孔模块化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术锐技术和已完成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开发的康诺思腾也同样值得关注 。
在骨科机器人领域,天智航和鑫君特在关节置换上都没有实现突破,而长木谷研发出了覆盖术前诊断、手术规划、术中导航定位和术后随访全流程的关节置换智能解决方案——AIJOINT系统和精准执行智能规划操作ROPA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元化智能的全髋关节置换适应症开始临床入组 。
由于手术机器人技术与研发壁垒高、行业准入壁垒高、市场壁垒高的特点,一家公司的产品成功与否,最终标准还需看市场化程度以及具有的商业价值 。
商用机器人的技术壁垒相对手术机器人偏低,配送机器人和商用清洁机器人都是其中的热门赛道,除了上文提到的普渡科技和汤恩科技,擎朗智能、优地科技、云迹科技都是发展较快的公司,商用机器人技术上应致力于精准的导航定位和避障技术,结合AI算法,提升产品的效率和安全性,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应用场景决定机器人企业的商业化程度,探索更多细分应用场景是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的共识和发展方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