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征文500字 教育扶贫征文3000字( 四 )


20世纪初以来 , 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了常规农业的弊端 , 为了规避其带来的环境问题 , 纷纷发展了多种农业生产方式 。 如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等 , 其生产的食品称为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和有机食品等 。 综合上述说法 , 在山区 ,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必须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精准脱贫 , 所以发展生态农业是其最好的选择 。
1相关概念
生态农业兴起于欧洲 , 在20世纪60年代有些农场开始进行生态耕作 , 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国家得到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世界各国较为普及是在20世纪90年代 。 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 建设生态农业是其必经之路 。 生态农业把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结合起来 ,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 , 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同步优化 , 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生态农业: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 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 ,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 , 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 ,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 , 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 , 使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 。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而言的 , 指针对不同贫困的区域和农户的实际状况 , 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 以扶持贫困人群的治贫方式 。
2云南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及不利条件
2.1 优势因素
2.1.1地貌类型众多 , 气候类型多样 云南省坝区面积狭小 , 仅占6% , 山地是其主要的地形 , 面积广大 , 约占84%左右 , 高原、丘陵约占10% , 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 。 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傅峰 , 海拔6740米 , 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 , 海拔仅76.4米 , 高低起伏特征明显 , 差异显著 , 地貌类型众多 。 气候类型有高原气候、中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 。 为多种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 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温床 。
2.1.2多样性的生物资源 云南省的地理地貌环境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 , 其动植物的品种和数量都较为丰富 , 几乎涵盖了中国气候类型的所有品种 , 其丰富的物种利于发展山区生态农业 。
2.1.3农业发展的后发优势明显 云南省共有25个民族 , 每个民族都有鲜明的特色 , 各个民族也拥有自己独特的农耕文化 , 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独特优势 。
2.1.4劳动力资源丰富 云南山区产业结构单一 , 发展层次低 , 以第一产业为主导 , 第二、三产业发展薄弱 , 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 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农业提供了条件 。
2.2 不利条件
2.2.1自然资源条件差 , 农作物产量低 云南山区地质构造复杂 , 耕作土层厚度仅10厘米 , 土地瘠薄 , 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 耕地面积稀缺 , 山区农业抗灾救灾能力弱 , 农业保险尚不完善 。 人均400公斤粮食是国家权威机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粮食安全参考标准提出的 , 人均占有粮食350~400公斤 , 处于紧平衡状态 。 低于350公斤 , 有可能发生粮食危机 , 云南省人均粮食344.9公斤 。 云南省山区有效灌溉面积为66.8万公顷 , 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60.6% , 农作物播种面积412.1万公顷 , 为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4.4% , 粮食总产量为939.6万吨 , 占全省的68.8% , 山区人均占有粮食349.97公斤 。 农作物产量低 , 粮食供需不平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