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征文500字 教育扶贫征文3000字( 五 )


2.2.2农产品竞争力差 ,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山区农户分散 , 以小农经营为特征 , 规模小 , 商品化率低 , 品质较差 , 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缺乏 , 科技含量低 , 不利于农民的增收 。 现有的土地产权和户籍制度等限制了农业的组织化生产 , 而农业的产业化又是生态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 以现在的人口统计 , 预计到2030年 , 我国的人口数量将达到16亿 , 所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可通过产业化提高农产品产量来解决 。
2.2.3对山区农业发展的投入少 , 基础设施薄弱 云南省县下农村以土路为主 , 情况稍微好点的为等级较低的公路 , 基础设施落后 , 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严重 。 农田建设方面 , 全省人均耕地0.067公顷 , 比全国平均数少0.025公顷;人均蓄水库容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人均用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占36% , 低于全国;2/3的耕地为中低产田 。
2.2.4 受教育程度低 , 服务体系不完善 云南山区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 资料显示:云南省国家级扶贫的县有73个 , 占全省人口的50%以上 , 小学文化水平占全省人口的55.15% , 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33年 , 而贫困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5.69年 , 导致人口素质较低 , 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人较少 , 阻碍了乡村的发展 。
2.2.5 服务水平和技术培训缺位 服务和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所需 , 但以目前的状况看 , 服务和技术都未能跟上 , 从品种的选择到技术支撑都未能及时向农民提供 。 信贷和信息服务缺位 , 一般对于生态农业来说盈利是需要时间的 , 而农民手中的钱并不足以支撑几年的花费 , 由此信贷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的不对称也是制约农民经济收益增加的重要因素 , 获取有效的信息利于农民调整产业结构 , 从而增加收益 。 未能对农民提供较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
3 生态农业促进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科技投入 , 增加收益
自然?l件恶劣 , 人为不可控制 , 可以依靠科技的力量 , 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 从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 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 , 增加农民的收益 。 加大对农业良种与技术的推广力度 , 加大科技宣传 , 提高山区粮食的产量 。
3.2 切实加强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放力度 , 涉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 , 改造中低产田 , 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把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 , 改善农业的生产环境 , 争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 在扶贫的基础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
3.3多渠道增加投入 , 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
多渠道投入包括资金投入、政策扶持、机制放活和项目带动 。 从各方面带动农民的积极性 , 盘活发展潜力 , 提高农民的收益 。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起抓 ,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努力实现农业的前向一体化 , 包括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 , 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
3.4抓好农村教育 , 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