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人眼里,中文到底有多难?( 三 )


其实上面几个例子都不是瞎举的,HSK考试并不是简单地只考汉语读写,而是综合考察对汉语逻辑、语态、语法、情境的掌握水平,需要付出刻苦努力才能具备一定水平,可不是画几个小画、用英语标几个读音这种抖机灵就能学得好的 。
外国人考汉语固然难,难就难在汉语的体系非常复杂、要素非常多 。
也正是因为复杂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因为要素多,带来了超强的稳定性和包容性,让汉语成为全世界最为强大的记录文明的工具 。
前段时间,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了世界仅存的司马光《资zhi通鉴》手稿,这份一千年前的古人真迹,我们依然没有任何阅读障碍 。
汉语、汉字的强大传承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
其实不要说千年真迹可以读,哪怕是2000年前的《诗经》、《史记》、《汉书》时,我们依然可以畅通无阻地阅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人都看不懂莎士比亚时期的古英语了(距今才400多年) 。
华夏文明传承数千年,根脉始终厚实,这功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汉语,而追其源究其根,更要以我们华夏minzu高超的语言智慧为荣 。
人类几大古文明起源之初,文字基本上都是象形化,诸如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玛雅文字、腓尼基文字等等,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文字在由象形向表音或表意转化过程中跨度过大,大多都沦为读不懂译不出的死文字,造成了本文明的断绝 。
唯独汉字,成功跨过从象形到表意这道最难的坎,成为世界仅存的活化石文字 。
强乎哉?真强也 。我们要强化文化自信,原因就藏身在这些最基本的文化问题中,只有坚定自信,前行不疑,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永远挺立于世界文明之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