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流传下来很多著名贤母的故事,其实古代严父教子的故事也非常多,与母亲不同的是,父亲们除了言传身教之外,多以“家训”、“家书”等方式劝戒子孙 。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将相、名臣大儒都留有家训 。“重德修身”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 。周公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

文章插图
周公在辅佐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时,身体力行、勤勉从政,同时还谆谆教诲侄子成王、儿子伯禽必须养成勤政爱民、谦恭自律、礼待贤才的作风 。周公教诫子侄有《戒子伯禽》和《戒侄成王》二部家训传世,这两部家训合称为《姬旦家训》 。
【古代严父打儿子|家训 | 严父教子 重德修身】
周成王曾与小弟一起站在树下,他拿了一片桐叶给小弟说:“我封你 。”周公听见了,便拜见成王说:“大王封弟,甚善 。”成王说:“我不过是与他开个玩笑而已 。”
周公严肃地说:“人主无过举,不当有戏言,言之必行之 。”意思是,君王的言行举止不应有过失,不应有开玩笑的话,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 。于是,成王封小弟为应侯 。这件事使成王没齿难忘,直到老死都“不敢有戏言,言必行之” 。这就是著名的典故“桐叶封弟” 。
周成王亲政后派伯禽前去鲁国,而后伯禽成为鲁国国君 。在《诫伯禽书》中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我每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每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
严复是中国近代优秀的教育家、翻译家 。这位一生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老人在遗训中仍将国家之事摆在第一位,他要儿女们时刻牢记中国人当以中华传统文化和礼仪规范为根本,以国家为先,以群体为重 。
严复在《与四子严璿书》中写到”为人处世当然要爱惜名誉,但也不可以过于注重外界评价,以致失了自主 。一切言行要有自己的标准,不要随便跟随陋俗,旁人的议论不能够作为自己的标准 。他人想要讥笑就由他去好了 。”
在《勤学敬人》中,严复告诫子女“人前以多见闻默识而少发议论为佳,至臧否人物,尤宜谨慎也” 。意思是“在与人交谈中应多听少说,对于谈论人物尤其需要谨慎 。”
严复还告诫子女:”须知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务 。”重视身体,讲究卫生,相信科学,是严复超越时人的重要见识 。
中国历来重视家教和门风,家规家训是祖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家规家训是祖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一个好的家训家风如同春风,随着时间的流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
- 到底是古代人美还是现代人美?
- 孩子这4个部位很脆弱,再生气也不能打,家长要牢记省得后悔!
- 引力魔方怎么打造精准人群?效果怎么样?
- 露台既然不让封,不如沿墙打一排柜子,当成杂物间,谁能多嘴?
- 90㎡两室不吊顶,照样打造北欧原木风,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
- 客厅装饰画 国画山水帮你打造品位家装格调
- 想要日子舒心,家里这些地方要打扫干净!越干净越轻松
- 橙子、红萝卜、香蕉、红枣、核桃和黑芝麻,可以一起打汁吗?
- 客厅阳台要不要打通?这样设计面积更大,更美观
- 古代蒙古郡主、丫环是如何洗澡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