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抗体阴性”多久能排除感染?恐艾者窗口期的焦虑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 , 对健康威胁大 , 且缺乏根治性疗法 , “谈艾色变”大有人在 。在临床或疾控 , 我们时时会遇到高危行为后怀疑被感染 , 一次次寻求检测 , 手握多张“阴性”报告单却仍不能摆脱焦虑的被检者;在网络世界里 , 咨询HIV阴性报告单解读的帖子也可占到贴吧一大半内容 , 微博下面的有偿咨询和有偿围观也比比皆是 。
实际上 , 高危行为后的HIV诊断 , 核心概念只有一个 , 就是“窗口期” , 充分理解这一概念 , 所有疑问便可迎刃而解 。并且 , 窗口期问题已被充分研究 , 继续为此焦虑 , 或付费获取一些未必靠谱的建议 , 并无必要 。本文旨在普及诊断常识的同时 , 也尽量能保住一些人的钱袋子 。
一、窗口期是什么 , 其概念又是如何变迁的?窗口期(window period)是众多舶来词汇之一 , window有“间隙”的意思 , 可指好时机 , 比如火箭需要选择风和日丽的window发射 , 也可指坏事情 , 比如一个人失恋后悲伤欲绝 , 迟迟无法开始新恋情 , 那么 , 这段时期就是他感情的window , 这种悲情色彩的window应用到检验诊断领域 , 可用来指微生物入侵人体早期 , 使用现有检验手段尚无法诊断其存在的空档 , 其实翻译成“空窗期”更易理解 。
传统意义上的窗口期 , 指抗体窗口期 。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HIV诊断指南(2014年)中 , 仍沿用这一概念 。这些年来 , 随HIV检验技术的发展 , 窗口期的定义已逐渐拓展为核酸(HIV RNA)或血清学标志物(IgM、IgG和p24)的窗口期 。从2008年版到2019年版中国艾滋病诊断卫生行业标准就体现了这一概念的拓展 , 见下图 。

文章插图
病毒抗原如外膜蛋白pg120和gp41、核心蛋白(p24)等 , 伴随RNA同时出现 。HIV外膜蛋白变异大 , 很难稳定检测 , 我们一般检测p24 。由于免疫学检测不能像核酸那样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指数级扩增靶基因 , 抗原的灵敏度比核酸检测要低1~2个数量级 , 因此 , p24窗口期也晚于RNA 。
抗原出现后 , 免疫系统开始产生相应抗体 , 如pg120、gp41和p24抗体等 。IgM的窗口期短于IgG 。
- 火遍装修界的“岩板”,到底是不是智商税?来说说大实话
- 什么食物是肠道“推土机”,便秘一吃就通?
- 药店春季养肝“爆款”:20养肝中药饮片+养肝组方推荐
- 怎样正确对待“李鸿章是汉奸”这个问题?
- 养花小技巧:“桔子皮”千万别扔,用来养花,比肥料强
- 关节炎患者为何能“预测天气”?
- 绿叶菜补钙,比牛奶还好的“补钙菜”!每天吃一把,钙足了、大便通畅了、抵抗力都强了!
- 春季犯困的原因终于找到了,这防湿邪的“3招2方”快学会~
- 全球医生公认的“最健康的一天”,您做到了吗?
- 中国历史上的“昆仑奴”是非洲来的黑奴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