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避讳主要有哪些方法?

避讳字 , 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的字 。避讳的对象通常有四类:帝王、长官、圣贤、长辈 。避讳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

古人避讳主要有哪些方法?

文章插图
(1) 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政 , 秦代避讳“政”字 , 便把阴历一月由“政月”改为“正月”;汉高祖名邦 , 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东汉光武帝名秀 , 避讳“秀”字 , 于是把“秀才”改为“茂才” 。
(2) 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南朝宋范晔的父亲名泰 , 故范晔作《后汉书》时改称郭泰为郭太 , 郑泰为郑太 。清圣祖名玄婢 , 清代人便以“元”代“玄” , 以“煜”代“烨 ,  ,  。
(3) 缺笔 。唐太宗名李世民 , 唐代人就把“世”(古代为“世”)缺笔写作“卅” 。
(4) 拆字 。一个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
成的 , 为了不犯君主的讳 , 便只取字的某一部分以避开原字 。五代晋君主是石敬瑭 , 姓敬的人便改姓“文” 。
(5) 删字 。有的人是双名 , 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讳 , 便把它删去变为单名 。如南朝齐开国帝王叫萧道成 , 一个叫萧道渊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 , 改为萧渊 。
(6) 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 , 一个叫郭彦威的人用“成”代“威” 。
(7) 改读 。除了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不能直接写出外 , 说话时也不能直接说出 。孔子名丘 , 因此 , 过去读书人便把“丘”读成“某”的读音 。
(8) 增加偏旁 , 构成新字 。
如 , 为了避孔子的讳 , 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 , 一律改为“邱” , 以与孔子名讳区别 。

古人进行身份验证有哪些方法?(1) 文字签名 。它起源于原始的记号和一些手工制品的标记 。氏族社会 , 刻在陶器上的图腾符号 , 很多就是一个部落的标志 。在中国 , 自从文字的出现 , 作为个人的标志 , 签名也开始运用 。
(2) 印章 。春秋末期 , 封建社会政权成份复杂了 , 表明身份、履行职能、上下沟通都需要凭证 。
由于当时识别水平不高 , 笔迹易被人模仿 , 大大降低了签名的防伪功能 。因此 , 代表个人和国家权力机构的检验凭证被印章代替 。后者的工艺水平更高、制作难度更大、防伪性更强、使用更为简便和更具象征性 。从古至今 , 印章品类繁多 , 主要品类有官印 , 包括皇帝的玉玺 , 王侯的玺印 , 各ji文、武官员的官印等 , 它是等ji社会权力和身份的象征;私印作为个人签名画押的取代物 , 私人印鉴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产生不可替代的法律效应 。
后来 , “文人zhi印”
之风日益盛行 , 使得印章的防伪功能日益弱化 。
(3)花押 。宋朝出现一种花押签 , 这种手写的花押签是文人们笔走龙蛇的鬼画符一样的东西 , 将几个字连在一起写成一个字 。很多是难以辨别原字是什么 。由于其难以模仿性 , 变得独一无二 , 反而成了一种身份验证 , 古代没有相片 , 画像也不能十分的体现样貌 , 而花押这种难以模仿的东西很容易识别真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