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应该作为汉minzu服饰被全面普及吗?

我们都需要理性分析与判断,不要因为你想推广、或者是想从做汉服生意中牟利,就去攻击持有不同意见者,那就大错特错了!
1、每个时代,中国都不缺乏怀旧、复古的人士 。
2、新文化运动反对腐朽没落的旧文化,倡导科学民主,这给中国发展注入无穷活力 。中国今日的成就,是建立在新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
3、国家提倡重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文化本身,而不是华而不实的符号 。研修诗词歌赋、书法国画、戏曲,是扎扎实实的学习,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 。而不是弄件好看的大褂子招摇过市!如果服装真那么重要,每人买一件得了,个个就都是文化人了?
4、国家倡导五十六个minzu的共同发展minzu融合和谐和畅 。你以为会从国家层面支持你大张旗鼓推广普及“汉服”么?
5、孩子学业压力那么大!你以为家长会允许你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花样活,影响学习?顶多也就是默许偶尔玩玩罢了 。建议不要打学校的主意哈 。
6、服饰审美人人不同,喜欢汉服的你就穿 。不喜欢的你就不穿 。谁也不要攻击对方!但是提到普及推广,嘿嘿,我觉得恐怕是徒劳的!
都说胡人汉化,有没有汉人胡化的情况?汉人的胡化,古已有之 。广义的说,从汉语文化圈移民到欧美,后代变成“香蕉人”,也是一种胡化;狭义的说,胡仅指中国北方少数minzu,这种胡化也是历史悠久 。胡化,也有深浅之别,像唐朝武惠妃试穿胡服,杨贵妃跳一支胡人舞蹈,这些很浅,甚至都算不得胡化;深度的胡化,除了语言、生活习惯、服饰的胡化,还伴之以minzu心理认同的变化 。我以清朝的例子说一说 。

汉服应该作为汉minzu服饰被全面普及吗?

文章插图

汉服应该作为汉minzu服饰被全面普及吗?

文章插图

汉服应该作为汉minzu服饰被全面普及吗?

文章插图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组织,从一开始就是多minzu的 。《八旗通志》记载,在创业时期的400个牛录中,就有汉人牛录16个,有满洲蒙古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 。308个满洲蒙古牛录中,也有编入了少量的汉人 。
汉服应该作为汉minzu服饰被全面普及吗?

文章插图
随着后金、清朝的不断壮大,旗下的汉人也逐渐增多 。从崇祯二年到崇祯十一年(1629~1638,天聪三~崇德三),十年中四次破关而入,掳掠汉人约二三十万 。入关后,畿辅一带被迫投充旗下的汉民大约5万人 。这些沦为奴仆的人,绝大多数被编入了满洲旗下 。
《广阳杂记》中记载:“满洲掳去汉人子女年幼者,习满语纯熟,与真女直(指满洲人)无别 。” 被掳汉人女子,无论为奴为妾,衣服穿戴均改满洲式样 。这些汉人子女,自幼在满洲人家庭内生活,最易被同化 。何况当时满洲人正处盛朝时代,依仿满俗是一种时尚 。他们在讲满语、着旗装的同时,生活起居无不率同满俗,男子剃发,女子天足,放弃汉姓,改称满名 。
满洲旗下一部分汉人,原来是辽东地方的平民,因为在关外时期曾与满人一同戍守边台,被称作“台尼堪“ 。入关后,他们的子孙仍与满洲人同编一佐领,享受同等的待遇 。随之,陆陆续续的将汉姓隐去,改用满姓满名 。取“台尼堪”中的“台”字的谐音,改姓“台”或者相近的“唐”、“谈” 。化到这种地步,说明在心理上认同满人,而不是汉人 。
乾隆五年曾经有过一个谕令,特准蒙古、高丽、尼堪(汉人)、台尼堪、抚顺尼堪等在清朝兴起初期加入八旗的族群,附于满洲姓氏之后 。这些人与满洲人长期共处,感情深厚,生活习俗和精神面貌,甚至心理状态都已经满化 。所以清xx放心的批准他们载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法国传教士白晋称八旗中的汉人为“鞑靼化的汉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