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6月3日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有心人发现,2021年的端午节出现在公历6月14日,2023年的端午节落在公历6月22日,这意味着今年的端午节比去年提前了11天,比明年更是早到了19天 。

同样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为何公历日期飘忽不定?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科普专家林愿解释说,但凡农历节日,比如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其对应的公历日期都不固定 。受公历一年与农历一年相差11天左右、现行农历置闰法“十九年七闰”等因素影响,农历节日在公历中的对应日期,要么提前10天左右,要么推后19天左右 。

拿端午节来说,农历日期固定在五月初五,而公历日期则在5月至6月之间徘徊,落在6月居多 。其中,最早落在5月27日(如2039年和2085年),最晚落在6月26日(如1906年),因此,每年公历5月27日至6月26日中的任何一天为端午节均属正常 。天文年历显示,2022年的端午节是2018年至2024年这7年里对应公历最早的 。


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文章图片


文献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因纪念屈原而兴,是端午节最为流行的民间解释 。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经过千年岁月淘洗,传承至今,端午节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
【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端午节更是形成了十分丰富的习俗活动,大致而言,主要包括特定的饮食活动(如吃粽子)、娱乐活动(如赛龙舟)、祭祀活动(如祭龙神)、避邪驱毒活动(如戴五彩绳)等 。
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文章图片
吃粽子史料记载,关于粽子这种美食,最早始于东汉时期,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

当时的粽子常常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 。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 。”


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文章图片


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

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文章图片
划龙舟“龙舟竞渡”的活动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并在吴、越、楚地区十分盛行 。那时候的划舟竞技,娱神乐人,其实也是祭祀活动的一部分 。


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文章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