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途径有哪些


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途径有哪些

文章插图
【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途径有哪些】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教师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其科学素养的培养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提高教师科学素养?我们需要怎样的途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科学素养首先要掌握科学发展观,明确其在教育领域所起的作用 。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
马克思说:“一切哲学的最高目标,都是使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认识活动 。教师只有不断地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和深入地分析、研究,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教学工作中必修之课 。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所包含出来的哲学思想方法体系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启发性 。此外还要深刻地理解并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对人具有指导作用这一事实 。具体来讲就是既从理论上研究人类社会在实践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变化趋势及规律,又从实践发展过程和实际出发总结和提炼形成经验和教训;既要研究人们在哲学层面上所创造的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它们所具有的普遍联系,又要研究哲学思维形式、思维方式和逻辑学现象等方面所具有的科学意义 。
2.学习与当前时代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
我们知道,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教育所关注的不仅是知识,还包括如何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和结合当前时代发展和时代特点,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教育事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从新理论、新知识中得到有益成果;要学会根据社会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法 。比如我国当前对未成年人成长的一些方面都还不够重视!笔者认为:教师只有把握住当前时代发展需要与其所从事学科知识体系相结合这个趋势,才能正确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与个性需求两方面信息 。教师还应该深入了解自己专业领域最新动态与未来趋势 。
3.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相结合的观点,即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健康发展 。这种观点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它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缺陷 。它忽视了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发生明显变化后,个体对事物自身所产生心理和生理影响,从而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发生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人与自然便不再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而是冲突状态,人与人之间也就失去了交流意义 。因此,尊重和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尊重学生发展为本理念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