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和衬托的区别


烘托和衬托的区别

文章插图
在考试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个词语“烘托”和“衬托”,常常是这两个词的近义词或者是异义词,但是往往很多同学不能准确的区分这两个词 。这也导致了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很多同学容易混淆,对于这两个词我们常常分不清楚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两者的区别,以及这两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与哪些方面 。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
1、词义不同
1.烘托事物使之更鲜明、更突出 。如:作者为了使文章更有内容,采用了“渲染”的方法,在文章的各个部分都烘托了作者心目中的主角——“太阳” 。2.衬托(烘托)物的外在特点或内在因素使之更鲜明和突出,如:文章使作者心情舒畅;作品使作者心情舒畅又感到文章生动活泼 。如:文章生动活泼有思想感情 。3.衬托中事物的内部结构或变化或相互关系等方面表现得更鲜明、更突出 。
2、作用不同
1.烘托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烘托的程度越深,读者也就越容易被作者感染 。2.衬托中所起的作用是把环境烘托得更加美丽动人 。比如: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起到烘托作用的就是环境,衬托就不能这样干了,要想办法突出文章的主题形象就必须利用好衬托这个手段 。3.衬托与烘托的不同:衬托与烘托都有衬托和烘托的作用 。衬托主要通过人物或事物引起读者或者别人对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和对事物内在本质的认识;而烘托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比喻、拟人或拟物)以引起读者或别人对事物产生同情或喜爱 。
3、用法范围不同
衬托:主要是为了表现事物的形状,一般在修辞方法上使用比较多 。衬托主要用于衬托文章的主题,一般使用的比较少 。因为衬托的范围比较大,所以衬托就比较多了,经常被用于描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烘托:主要用于描述某种事物,一般用的比较少,常见的包括用来形容事物的特征和特点(如突出景物) 。例如: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幅描绘了一个汴京城繁华的画面;千里江山图有一幅描绘了北宋皇城汴梁内外的风光;百鸟朝凤图有一幅描绘了明代都城苏州城及当时北京城内市井活动场景;西游记中孙悟空曾扮成大圣孙悟空和唐僧师徒一起取经;等等 。
4、功能作用上的联系不同
“衬托”强调突出某种事物的某一方面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烘托和衬托上 。一般在描写事物的文章中烘托是突出某一方面的事物;而在描写一种描写事物的文章时有时也会加上衬托的作用,如描写一种比喻效果 。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常用到“衬托”一词 。而“衬托”一般用于描写环境中某一方面的事物 。比如骆驼祥子中的骆驼祥子虽然性格不同、出身不同,但他们都是一个平凡的人物:没有过人的本领、没有高人一等的地位、也没有特别耀眼的业绩;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热爱生活、不畏艰难、勇敢坚毅、善于忍耐!
5、应用领域不同
【烘托和衬托的区别】1.衬托: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 。如:人在屋檐下低头吃瓜,衬托会使人觉得他是受了委屈,感到无颜面对主人;在人与人之间增加感情沟通和相互理解,会使人感到和谐融洽,提高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2.烘托:主要用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常用于表现悲剧结局和悲剧性的作品,如:悲剧、喜剧等 。如:西厢记中西厢记的内容就是通过衬托来表现自己的痴情;红楼梦中黛玉、宝钗的感情就有衬托;水浒传中武松打虎、陈世美反贪等场面就需要衬托;三国演义关羽打黄忠而不惧死;水浒传宋江打卢俊义而不惧死等情节中都需要衬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