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以来,你们面对了哪些变化,怎么面对的?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 , 无力感往往是普遍的情绪 。

新冠病毒以来,你们面对了哪些变化,怎么面对的?

文章插图
宾州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 , 称这类状态为“习得性无助感” 。
所有的无力感都是习得的 , 即无力感是后天的 , 不是一种先天的自然的反应 , 它是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间、在经验中间慢慢产生的一种乏力的感觉 , 做什么好像都没用、什么好像都不能做 , 这个时候就慢慢产生无力感 。既然无力感是一种后天体会 , 那么它也可以通过后天的体会来加以改变 , 所以我们自己可以培养、恢复我们的有力感、自我效能感 。
如何让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呢?这里有很多心理学的技巧 。
diyi , 从小事做起 。每天给自己安排一件事 。完成即可获得正向自我反馈 。
第二 , 积极与人沟通 。与自己爱的人 , 爱自己的人进行沟通 。获得正向的外部反馈 。
第三 , 多与富能量接触 。与能够给予自己能量的人 , 事和内容接触 。比如小一大书悦读会公众号 。
第四 , 多尝试新的东西 。尝新、试新、探新 。即便就在家里 , 只是云端也能够获得新意与快乐 。
第五 , 与意义绑定 。将自己的所做与更远大的追求与价值相链接 , 作为伟大人类命运体的一部分 。
我们的自我效能感是克服“习得性无助感”的最好方法 。
在疫情期间 , 我就是通过这五点获得了每天的好心情 , 想看更多 , 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五色时间管理法
用五色时间管理法 , 做五彩人生的主人
新冠肺炎已zhi愈 , 完成隔离了 , 能出去了吗?根据一项新研究 , 感染新冠病毒的猴子康复后不会再次感染 , 这表明群体免疫可能会发挥作用 , 科学家或许不用担心感染者痊愈后的“复发” 。
在这项研究中 , 中国的研究人员让恒河猴感染冠状病毒 , 让它们恢复健康 , 并在最初感染的28天后再让它们接触病毒 。结果显示 , 这些猴子似乎已经发展出了保护机制 , 并没有第二次感染 。研究小组认为 , 这表明此前中国出现的冠状病毒“再感染者”可能只是没有完全克服最初的感染 。他们还表示 , 该发现也可能有助于评估针对COVID-19的疫苗开发 。
在研究中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鲍琳琳和同事用SARS-CoV-2病毒感染了4只成年恒河猴 。在接下来的28天里 , 他们观察了这些恒河猴患病的发展过程 , 监测它们的体重和体温变化 , 并采集鼻/咽/肛拭子和所有主要组织来测量病毒载量 。
研究小组观察到 , 这些恒河猴在感染过程中的体重减轻了200至400克 , 同时出现食欲减退、呼吸频率加快和弯腰驼背等症状 。
鼻/咽/肛拭子还显示 , 恒河猴的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约3天时达到峰值 , 之后逐渐下降 , 大约14天后降至无法检测的水平 。感染后28天 , 有3只恒河猴已经无临床症状 , 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检测呈阴性 , 达到了类似目前患者临床出院的评估标准 。因此 , 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已经从初次新冠病毒感染中恢复 。在随后的再次感染试验中 , 研究人员让其中两只恒河猴再次暴露在新冠病毒中 , 剂量与之前感染时相同;另一只恒河猴则不进行攻毒试验 , 作为对照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