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 清麻透疹 , 利咽消肿 。
方剂: 玄参升麻汤 (《卫生宝鉴》) 加减 。
方解: 方中玄参清上焦氤氲之热 , 解毒利咽; 升麻解郁散热 , 清利咽喉; 牛蒡子清热 利咽 , 兼以疏风透疹; 连翘、黄芩、黄连清热泻火解毒; 桔梗宣肺利咽止咳; 白僵蚕散风 祛痰; 防风疏散达邪; 生甘草清热解毒 , 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清热利咽 , 止咳化痰之功 。
加减: 若大便秘结加大黄、玄明粉通腑泄热; 咳重加前胡、射干宣肺止咳 。若呼吸困 难 , 面唇青紫 , 出现窒息者应采用综合措施进行抢救 ,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以挽救生命 。
3. 麻毒内陷心肝
证候表现: 高热不退 , 烦躁不安 , 神昏谵语 , 甚至抽搐惊厥 , 皮疹密集紫暗 , 遍及周 身 , 大便秘结 , 舌红绛 , 苔黄糙 , 脉洪数 , 指纹紫滞 。
证候分析: 麻毒炽盛 , 未经肺卫而解 , 反而内陷心肝 , 蒙蔽清窍 , 引动肝风 , 故高热 不退 , 神昏 , 抽搐;麻毒炽热化火 , 火扰心神 , 故烦躁谵语 , 夜寐不安 , 大便秘结;麻毒 入营动血 , 则皮疹密集紫暗 , 遍及周身;舌红绛 , 苔黄糙 , 脉洪数 , 指纹紫滞为麻毒炽盛 之象 。
治法: 凉营息风 , 清麻透疹 。
方剂: 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加减 。
方解: 本方中羚羊角、钩藤平肝息风 , 清热解毒;桑叶、菊花疏风清热 , 尤擅清肝经 之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 白芍柔肝敛阴;川贝、竹茹清热化痰;茯神宁心安神; 生甘草 清热解毒 , 调和诸药 。全方以清热息风凉营为大法 。
加减:高热 , 昏迷较深者可合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清热化痰 , 息风开窍;痰涎壅盛 者加天竺黄、胆南星、石菖蒲、猴枣散等化痰开窍 。
四、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 五粒回春丹 宣肺透表 , 清热解毒 。适用于初热期和出疹期 。每次1~5粒 , 每 日2次 。
(2) 银翘解毒颗粒剂 清热解表 , 每袋2.5g , 每次1.25~5g , 每日2~4次 。适用于 麻疹初热期 , 在皮疹将出之时 , 用芦根煎水送服则效果更佳 。
(3) 牛黄清心丸 清热泻火 , 镇咳祛痰 , 每丸3g , 每次1/2~1丸 , 也可与汤药配 服 , 适用于逆证高热不退者 , 有惊风征兆者效果更佳 。
(4) 安宫牛黄丸 清心开窍 , 每丸3g , 必要时服1/2~1丸 , 与中药汤剂合服 , 适用 于麻毒内陷心肝证 。
2.针灸 选穴: 邪伤肺卫 , 选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 , 清风热 , 肃肺气 。肺胃热盛者 , 加曲泽、委中、十宣点刺放血 , 以泻血分之热;神志昏迷者 , 加百会、人中 开窍醒脑 , 手法以泻法为主 , 每日1次 , 点刺放血 , 或留针20分钟 。
3.推拿疗法 取肺经、肝经、天河水、三关、天柱骨、七节骨等穴 , 手法选用泻法 , 即清推之法 , 以清热解表透疹 , 每次20 ~30分钟 , 每日1次 。
4.外治法 麻黄、浮萍、芫荽、西河柳、黄酒 , 加水煮沸 , 使蒸气布满室内 , 使病 人口鼻吸之 , 再以柔软毛巾蘸药液 , 适温轻擦患者皮肤 。适用于疹出不畅的患者 。
- 宝宝两个月,该接种了,可现在都不敢出门,能推迟接种疫苗吗?
- 宝宝便秘吃什么食物 宝宝便秘吃什么好
- 婴幼儿拉肚子吃什么好 15个月宝宝拉肚子吃什么食物好
- 儿童帽子钩法图解 宝宝帽子的钩法图解
- 婴幼儿预防针一览表 宝宝预防针
- 5到6个月宝宝辅食食谱 五个月宝宝辅食
- 2个月宝宝晚上不睡觉 宝宝晚上睡觉不踏实总是动来动去
- 宝宝打预防针?
- 宝宝皮肤粗能不能用护肤品,适合什么护肤品?
- 3个月宝宝拉肚子怎么办啊 一岁3个月宝宝拉肚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