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椒山中道士表达感情 寄全椒山中道士赏析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 , 忽念山中客 。
涧底束荆薪 , 归来煮白石 。
欲持一瓢酒 , 远慰风雨夕 。
落叶满空山 , 何处寻行迹 。
最近的心境总是孤寂的 。身体又欠佳 。每日捧着手机瞎忙活 , 到头来竟又是一番寂寥 , 萦之不去 , 无法排遣 。思来还是因为自己耽于自己的各种情绪之中 , 不知克制 , 不知矜持——少说多做吧还是 。冀州的天气比哈尔滨热的多 。夜里时分 , 家里人开空调 , 吹电扇——我却总要关闭窗户 , 裹紧被子才能入睡 。总是失眠 , 一夜之中又要梦醒好几次 。“失眠——做梦——梦醒——失眠……”这种无休无尽的模式 , 每日都在我的身上重复 。而在梦醒与下一场梦的那些间隙里 , 我总会去试着回想一些诗 。昨晚 , 就想到了这首——寄全椒山中道士 。作者韦应物 。
题目点了“寄”字 。“全椒”是地名 , 在滁州 。“山中道士”也是一个世外隐者吧作者是韦应物 , 字义博 。京兆杜陵人 。他早年是唐玄宗的侍卫 。后来弃武修文 , 发奋读书 。知过滁州、苏州 。后来人称他为“韦苏州” 。“苏州”好啊——说这首诗 。
“今朝郡斋冷 , 忽念山中客 。”“郡斋”就是府衙 。今天衙门里有点冷 , 我忽然想到了那位在山中的朋友 。和孟浩然那句“欲取鸣琴弹 ,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 中宵劳梦想 。”很像 。不过韦苏州的诗更简练一些 , 两句诗便说清了 。其次 , 这句的“冷”字是笼罩全诗的 。再其次 , “客”字就是指“山中道士” 。但是用“客”字就更能展现出道士的那种居无定所 , 漂泊无依的感觉 。
“涧底束荆薪 , 归来煮白石 。”是诗人想象到的道士的生活 。道士此刻应在深深的寒涧之底捆束柴禾 , 归来好用这些柴禾来煮白石 。“白石”就是某种道家用以修炼的矿物吧 。——这两句诗是想象中的道士的动作 。给我的感觉是很清苦 。南宋有个词人姜夔 , 他的词风和韦苏州的诗风很像 , 正巧姜夔号白石 。这是我突然想到的 。
“欲持一瓢酒 , 远慰风雨夕 。”这两句说诗人自己想要持着一瓢酒 , 去慰问这风雨之夜中的道士 。先说“一瓢酒” 。诗人还有首诗《简卢陟》 , 里边也有“一瓢酒”——“我有一瓢酒 , 可以慰风尘 。”后人总有欲把“一瓢酒”换成“一壶酒”的 。《简卢陟》那首诗咱们先不讨论 。在这首诗里 , 我个人觉得 , 是不能够换成“一壶”的 。“壶”是人造的 , 是精巧的 , 远不如“瓢”能带给人那种天然的、质朴的感觉 。“瓢”字和全诗的整体氛围是非常和恰的 。当然 , 不是说换“壶”字不可以 , 而是用“瓢”字更贴切 。再说“远”字 , 我觉得在这里它是一个虚字 , 但是它给我的感觉是 , 诗人和道士之间是有一个空间上的距离的 , 这个空间距离就达到了某种旷远空灵的状态 。这是第一 。第二 , 若这个字是实字 , 风雨之夜 , 远来慰问 , 则更突出了诗人对于道士的情谊 。这是第二 。最后 , 再说一下“夕”字 , 从第一句的“朝” , 到这句的“夕” , 它还有一个时间的流动在 。然后下一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