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临死前,为了保全了自己的后代子孙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吗?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67岁的吴三桂躺在衡州皇宫(今衡阳)的龙床上,奄奄一息 。由于天气太热,加上吴三桂长时间的焦虑,肝火上升,他先是得了中风,接着痢疾,上吐下泻病倒了,太医们用尽办法也回天无力 。吴三桂自知命不久矣,赶紧招来心腹大臣,托付后事 。十八日深夜,吴三桂驾崩,只当了5个月的皇帝 。他走得不甘心,走得不放心 。

吴三桂临死前,为了保全了自己的后代子孙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吗?

文章插图

吴三桂先是背叛明朝投降清朝,60多岁了又对清反叛 。当康熙喊着”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祸小,晚削祸大”的口号,三藩并撤,吴三桂被逼得不要脸地提出“兴明讨虏”的口号反了 。
可眼前,各藩王势力一个个地投降,失败已成定局 。吴三桂风风火火了大半辈子把自己造的里外不是人 。他知道“大汉奸”、“逆臣贼子”、“蛇鼠两端”的骂名是甩不掉了,更可怕的是因反叛,康熙帝要将他全家老小全灭,能不上火吗?!为了保全自己的后代子孙,吴三桂在临终前做了特别的安排 。
吴三桂临死前,为了保全了自己的后代子孙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吗?

文章插图
一、首先确立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吴三桂戎马一生,他希望当明代沐氏,世守云南,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享富贵荣华 。可他一路走来早已声名狼藉 。一败涂地 。在他心里只有军队、地盘、权利,想当年为了换来新主子满清的信任,他就在捣垮南明上下狠手,他追杀永历帝,并亲手处决 。吴三桂这样做看似想永久熄灭反清复明之火,实际上是在窥探并争取自己称帝的机会,想取而代之 。为了拉拢人心,制造舆论,他还舍弃面子跑到朱由榔墓前伏地装作痛哭,边哭边喊: “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一张老脸在地上反复摩擦,说到底,还不是为了自己心中那份称帝的野心 。
吴三桂临死前,为了保全了自己的后代子孙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吗?

文章插图

果然,1678年,他终于在衡阳称帝登基,过了一把当皇帝的瘾,只是遗憾的是天公不作美,吴三桂称帝时天气突变狂风大作,差点将搭建的棚子给吹走喽,这皇帝当得也确实潦草 。如今吴三桂就要驾崩了,怎么着也得把吴家江山传承下去 。
可是,当时吴三桂并没有合适可靠的子嗣接班去撑起这个烂摊子 。
1、他大儿子吴应熊,名为建宁公主驸马,实为清朝的人质,一直被扣在朝廷,早在四年前就被康熙果断绞杀,赔死的还有吴应熊的儿子吴世霖,这在吴家继承人上无疑给了吴三桂致命的一击 。
2、次子吴应麒,过继给吴三桂的哥哥了,此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经常妄自尊大惹事端,根本不可重用 。
3、吴三桂其余的儿子们都还年幼,不在考虑之列 。
4、老吴只有从孙子辈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
孙子吴世琮,吴应麒的儿子,独占广西,正与清军打得激烈 。他父亲都被过继了,不做考虑 。
吴世璠:吴应熊的庶子,吴应熊嫡长子吴世霖被绞死后,顺理成章他就是吴应熊嫡长子,在吴三桂登基时被立为皇太孙 。
于是,吴三桂临死前密令心腹迎接皇孙吴世璠来衡州继位,尽管吴世璠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 。
二、如果大周失败,让吴应麒带着吴家人逃跑吴三桂临死前早就为子孙后代的后路做好打算,他给儿子吴应麒一封密信,让他尽力辅佐吴世璠,万不得已就隐姓埋名,让马宝护卫,带着家人,还有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一起逃跑,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吴家血脉 。
吴三桂临死前,为了保全了自己的后代子孙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吗?

文章插图
三、吴三桂死后他的后代是否被保住?1、吴世璠一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