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从兰州出发去敦煌,去参观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敦煌为何被誉为世界文明艺术之都?( 三 )


我曾从兰州出发去敦煌,去参观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敦煌为何被誉为世界文明艺术之都?

文章插图
莫高窟画壁现存洞窟492个,可供参观洞窟仅剩10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 。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甘肃麦积山石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 。
我曾从兰州出发去敦煌,去参观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敦煌为何被誉为世界文明艺术之都?

文章插图
许多曾到过的游人对这艺术宝库的看法,所得到的回答当然是各不相同,有的认为短短2小时的行程、被指定的路线、管豹窥斑的观览,完全不值那160元的门票,有的则认为精美的壁画和巧夺天工的佛像是一生难忘的记忆 。而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这只不过是一处太过出名以至必须慕名到此一游的景点 。
我曾从兰州出发去敦煌,去参观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敦煌为何被誉为世界文明艺术之都?

文章插图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鲜为人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 。然而在1892年,因为一位落魄道士的光临,彻底改变了这座艺术宝库的命运 。
我曾从兰州出发去敦煌,去参观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敦煌为何被誉为世界文明艺术之都?

文章插图
王圆箓(约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县,因家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从军入伍,后流落于酒泉入道修行,人称王道士 。当他来到莫高窟,看到神圣宝窟无人管护,衰败破旧,强烈的使命感,使他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集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和日常维护 。
我曾从兰州出发去敦煌,去参观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敦煌为何被誉为世界文明艺术之都?

文章插图
清光绪26年(公元1900年),正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 。王圆箓揭开了藏经洞这个秘密 。这座莫高窟最大的灵塔是王道士的弟子及后人为他修建的,墓志上是这样写的:"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 。
我曾从兰州出发去敦煌,去参观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敦煌为何被誉为世界文明艺术之都?

文章插图
王圆箓偶然发现的宝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五代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 。然而这些稀世珍宝却被一名英籍匈牙利犹太人斯坦因这个自西而来的外国人谎编了一个循唐僧足迹来东天取经的由头,仅仅用四锭马蹄银就从王道士那儿把两万多卷经书给骗走了!
我曾从兰州出发去敦煌,去参观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敦煌为何被誉为世界文明艺术之都?

文章插图
藏经洞陈列馆利用原莫高窟下寺改建而成,陈列着跟藏经洞有关的文物,包括流失到国外的敦煌遗书和绘画的复制品,以及藏经洞的发现和被劫掠的历史回顾 。回首百年前的黄昏,残阳似血,驼队运载着大量经文消失在戈壁,那一刻,斯坦因贪婪的眼睛闪着狡黠,那一刻,古老中华民族的文明在渗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泱泱古国的耻辱和悲哀!
我曾从兰州出发去敦煌,去参观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敦煌为何被誉为世界文明艺术之都?

文章插图
令人痛心的是,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及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纷至沓来,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 。盗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破坏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
我曾从兰州出发去敦煌,去参观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敦煌为何被誉为世界文明艺术之都?

文章插图
莫高窟是一座佛教艺术宝窟,三危山则是一座道教名山 。三危山,又名卑羽山,三危是史书记载中最早的敦煌地名 。甚至有学者推测三危山便是老子仙逝的地方 。因它屹立于莫高窟对面,故尔可以远眺千佛洞全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