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出自王安石的《元日》 。这首诗写出了古代春节的三个重要习俗——喝屠苏,放鞭炮,换桃符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文章插图
这是古人大年初一清晨的动作三连,千年来一直都是如此 。但是诗人却把如此普通的三件事仅用四句28个字,就巧妙地安排在一首诗里,并写得诗意盎然,朗朗上口,充满喜庆,不得不点个大大的赞 。原诗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诗中涉及的这三个春节风俗,都跟驱邪有关,可被称为驱邪三件套 。这三个风俗中,对我们现代人说来,只有屠苏酒比较陌生 。
在古代,大年初一全家都要饮这个屠苏酒,就如过年饺子一样,是必须的 。饮用屠苏草酒,据说可以驱邪避瘟疫,还有求得长寿的功能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文章插图
屠苏酒,又名岁酒 。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后由“药王”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 。
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 。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 。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 。在《红楼梦》第53回文中也有反映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传统习俗有什么?】古人饮屠苏酒,方法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意在祝贺小孩又增长了一岁 。
那么为什么现在不饮了?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文章插图
我想科学昌明的结果之一就是,让过去必不可少的习俗,都成为可有可无 。喝了千年,人们才注意到也没有见到什么实际效果 。
放爆竹,是为了驱逐一个叫“年”的怪物,为了赶走这样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制造噪音,造成人身伤害,引发火灾,这个有百害无一例的行为,通过逐年的扩大禁放范围,在2019年彻底禁绝了,应该说是大快人心 。
当然,古人另一个驱邪神器——贴对联,在民间已经息听尊便了,爱贴不贴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文章插图
喝屠苏,放鞭炮,换桃符,都跟驱邪有关,在大年初一,成为人们的招牌动作,坚持了2000年 。
但是人们应该知道,邪都是从人心里长出来的,靠外在的东西驱除,往往靠不住,不如从内在下功夫,努力修正自己的内心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文章插图
注释这首王安石的《元日》大概的意思就是,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渐渐远去,人们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吹着和煦的春风,迎来了新年的到来 。千家万户在冉冉升起的旭日照耀下,都忙着把旧的桃符摘下来,换上新的桃符 。(这里所说的新桃和旧符跟现代的春联一个意思 。)
桃符的由来:相传在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都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桃符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