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介绍ppt( 二 )
5、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 , 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 。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 , 美丽神奇 , 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 , 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 , 藏族占95% , 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 , 即喇嘛教 。 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 。 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 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 除夕那天 , 人们穿上艳丽服装 , 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 , 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 , 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 。 小伙子们狂舞高歌 , 表示除旧迎新 , 驱邪降福 。 到了新年早晨 , 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 , 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
6、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 。 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 , 后因战争等原因 , 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 。 1985年6月11日 , 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 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 , 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 。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 , 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 , 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
7、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 远在公元1世纪 , 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 1949年后 , 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 , 定名为“傣族” 。 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 。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 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 , 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 届时要赕佛 , 并大摆筵席 , 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 , 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 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 , 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
8、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 是岭南的土著民族 。 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 。 新中国成立后 , 统称“僮族” , 后来改为“壮族” 。 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 , 祭祀祖先 , 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 , 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 , 其次是七月十四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 , 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 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 , 与汉族同时过春节 。 除夕晚上 , 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 , 称为“压年饭” , 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 , 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 。 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 。 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 , 五六斤重的粽粑 。 大年初一清早 , 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 , 穿上新衣服 , 燃放爆竹迎新 , 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 , 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
9、土家族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重庆 。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 , 有自己的语言 。 大多数人通汉语 , 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 , 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 。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 , 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 。 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 , 尤其崇拜祖先 , 以祖先为正神 , 众神之首 , 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 , 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 。 土家族是少有的过两个大年的民族 , 即赶在汉族过大年的前一天多过一个大年 , 俗称“赶年” 。 张家界土家族人有这样的俗语:“三十六 , 跌跟头”;“人满三十六 , 喜的喜 , 愁的愁” 。 因为土家人认为 , 36岁死人的比例最高 , 出祸事的几率最大 , 故民间凡事总要回避“36” 。
- 中国风水三大龙脉 婺源大龙穴风水
- 中国风水粉画 春天的风水粉画图片
- 50年前的今天中国恢复席位 50年前的今天联大会场沸腾了
- 中国旅游日标志图案所展示的画面
- 4x4悍马车
- 怎么解释中国古代的情人节并不是七夕节而是上巳节?
- 当时如果中国赢了波兰是不是一样出不了线,三队都是两胜一负?
- 中国男篮大比分双杀日本,那些日吹什么心情?打脸没?
- 为什么所谓的时尚界要把中国人化妆成眯眯眼?
- 中国彩陶文化是由哪里传过来的?非洲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