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赏析 奉陪郑驸马韦曲翻译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中的难点,考生复习时把握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至关重要 。
(一)把握核心路径: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赏析 奉陪郑驸马韦曲翻译】形象——手法——情志
“诗歌是米酿成的酒 。”想读懂一首诗,重在品出这“形质尽变”的酒的真醇 。故做好古代诗歌鉴赏,重在体味从诗意这一为炊之“米”,到真醇之情志的过程 。所以诗歌鉴赏的三个核心关键词可概括为形象、手法(技巧)、情志 。其中解读诗歌的情志为关键,也是古代诗歌鉴赏的最终落脚点 。
(二)深谙解诗要诀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文本常取材于常见诗人的“非典型诗作”,即常见诗人的非成名作 。考生可参考如下解诗小口诀:题目定诗由,作者显诗风,注解含背景,意象传情感(关乎形象、情志),手法扣文本(关乎技巧),炼字品佳境(关乎技巧) 。
口诀中的第2句之所以是作者“显”诗风,而不是“定”诗风,正好呼应了刚刚提到的高考常考的诗歌文本是常见诗人的“非典型诗作”,所以是“显”而不是“定” 。如往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择“常见诗人”杜甫的“非典型诗作”《奉陪郑驸马韦曲》,一改人们耳熟能详的忧国忧民的诗圣形象,表达被韦曲春景触动而产生的归隐之思与入仕不得的无奈之情,以及与驸马交往多日却不被推荐的抱怨等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的复杂纠结情绪 。它带来的启示是:不应指向杜甫是什么人,从而永远是什么人 。故不用“定”而用“显”,意在提醒考生要对“文本”自身有完整关注,真正读懂题目所给陌生的“这一首” 。
口诀中的第4句“意象传情感”,也直指上文提到的古诗鉴赏中的核心关键词形象和情志 。也就是考生能通过揣摩诗歌的意象,熟悉诗词中典型传统意象的内涵,比如望月怀远、伤春悲秋、折柳离别情、闻雁思归、听梧桐而心悲凉、见流水感年华时光易逝等 。
口诀中的第5句“手法扣文本”,提醒考生对“手法”的理解是关键 。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古代诗歌鉴赏的常见手法如下: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描写方法:渲染、烘托、白描、对比、虚实、动静、抑扬、联想、想象……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
(三)诗歌鉴赏选择题小攻略
近年北京高考语文卷古代诗歌鉴赏板块中的客观选择题常涉及对古代诗歌内容的基本理解和作者情感的初步体察,以及对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简单赏析 。虽然题目不难,考生却常常因为顾此失彼而误入歧途 。其实考生可以这样尝试:先假定客观题的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将它们快速代入原诗助读;如发现与诗歌意蕴有明显冲突或前后矛盾之处,所对应的选项便是错误的,同时也能大致读懂原诗 。
考生要注意的是,通观全诗时要有意识地聚焦于选项局部,力求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检索选项,以找到以下四大错误陷阱,先用这“四大陷阱”试错,不符合再斟酌 。
1.“翻译/理解”错误陷阱 。
2.“感情基调(或格调)”错误陷阱——扣情志 。
3.“绝对表述”(“全都”“只有”等)错误陷阱 。
4.“手法技巧”错误陷阱 。
比如此题: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描写天寒风紧、满地碎石的场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