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意义是什么?( 三 )


端午节如果只是提醒人们注意身体健康,那就缺少趣味性,难以起到全民动员的作用 。所以,端午节还开设了娱乐项目 。
古人好射柳,就是一帮人手持弓箭,对着事先约定的柳树放箭,先将柳树射断者为胜 。这项活动最早源于宫廷,是为夏日天旱的祈雨之礼 。金元朝时期尚武,射柳也发展为端午的热门娱乐项目 。古代娱乐设施有限,即使身为贵族,过端午只能在柳树身上找乐子 。
现在的端午,有了更多丰富的形式,划龙舟、吃粽子这都已经是基本配置了 。除此之外,端午节还在此之上有了政治上的升华意义,因为这个节日与纪念屈原联系到了一起 。

端午的意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耿直的屈原)

屈原是楚国人,司马迁对其推崇备至,“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
后来屈原被其他人嫉妒进谗,三人成虎,他被放逐到长沙 。后来听闻楚王客死秦国,楚都被攻破,深感国破家亡的屈原做《怀沙》,自投汨罗江而死 。
屈原之死,与周初“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类似,都有爱国主义的精神意义,然而屈原尤为可惜,因为屈原还是一个诗人、文学家 。他开启了除了《诗经》之外的新的体裁,被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可见其文学素养之高深 。现在读屈原的文章,不禁为屈原的想象、辞藻赞叹,这得是什么样阅历的人才能写的出来?三国时的曹植一篇《洛神赋》已经让人叹为观止,屈原所做,岂止一篇?
屈原听闻国破家亡,既有死志,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端午的意义是什么?

文章插图
(屈原颇有仙风道骨)


这个渔父决然不是普通人物,他能说出这么有见地的话来,可见其通达人性,是一个隐士高人 。只可惜他没有劝住屈原,或者他可能认为,如果劝住了,那也就不是屈原了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价值理念不同,都是光明磊落之人 。古人轻死重义,看重气节,有豪杰风,所谓“去留肝胆两昆仑” 。
屈原去世后,其忠而见谤,信而见疑,却初心不改,忠君爱国,尤其他不肯随波逐流的高洁气质,与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价值观不谋而合,也是肉食者们对普通民众的期望,其爱国主义的精神,成为朝野共同的价值取向 。因此,得到了社会的大力提倡与弘扬 。
端午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更具体说便是《凡爱国主义者,将受到人民永远的崇敬和怀念》 。我国人民千年以来非常重视端午街,至今,更为讲究 。人民政府为该节法定了中长假,出嫁女,外甥生,回娘家,到舅家,送粽子,送油糕,节日气氛可真浓!因为正值三夏大忙,忙不过来,要不,我们这非耍社火唱大戏不可?
端午街又称端阳街,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五月初五)正是登高顺阳、天气晴好的日子,故称《端阳街》 。吃粽子、赛龙舟、掛蒿草、掛艾叶、 熏苍术、喝雄黄酒、帶香包等,便是《端阳街》的习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