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意义是什么?( 四 )


2009年9月,中国《端阳街》民俗载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相传《端午街》是为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因为他在该日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他虽殉国千年,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千古!
另外,古人认为五月是个毒月,初五是个恶日,重五是犯禁忌的日子,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並出 。因此,端午用的各种药物,均为驱邪避毒而用 。
千百年来,吃粽子成了《端午街》的美食 。则有旧时流行民间描写《端午节》的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黃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
我们的过《端阳街》,吃了美食,看了愉乐,此时此刻,怀念屈原等无数爱国先烈,心情一时难以言表 。
端(段)的初文是“耑” 。耑是由山和而会意而成的字 。山表示挺拔向上,隐喻人头纵立向上,高仰;而表示胡须,胡须纵立向下 。耑的字义表示人直立,上下一致不歪斜 。借“段”声表示人体部分中头部一段 。后加“立”表示人站立头部不能歪斜,如五官端正 。端的本义为人站立,头不可歪斜 。引申1.端正、正派,如端坐、品行不端;2.东西的一头、事物的开头,如两端、末端、开端;3.事情的起因,如无端生事;4.项目、点,如举其一端;5.用手平着拿东西,如端茶;6.事情、道理、学说,如事端、异端邪说 。
午(五)是由撇“丿”和干会意而成的字 。“丿”表示向下向内,这里指示太阳有最高点开始下降的时刻;干表示树的垂直向上的主枝,这里指示用于测量太阳光影的直杆 。总体会意就是用直杆测量太阳光影时,太阳开始下降的时刻 。借“五”声表示时间正中相交的时刻 。即白天的12点整,夜间的0点整 。
也可理解午是由撇“丿”、“二”和竖“丨”会意而成的字 。撇“丿”表示日月作圆周运动,有向心力存在;“二”表示黑夜和白天的黑白二性,两横的长短不同,表示黑夜和白天因季节变化时间有长短;竖“丨”将两横垂直分开表示在白天和黑夜在正中平分,即白天12点和夜间0点整 。午可引申1.地址的第七位;2.午时,指白天的十一点至一点;3.纵横交错,如午割、交午;4.通“忤”、“迕” 。
“端午”二字来纪念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明屈原的性格正直(端)刚强(午) 。
端午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为屈原而生 。
端,就是开始、起点,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
当时,爱国诗人屈原身抱巨石而投汨罗江 。为纪念保护屈原而裹粽子投米给鱼虾之用,以保护屈原永世留存完好之身躯 。
后来成了民俗,裹粽子、划龙舟、插艾草和菖蒲草,以纪念屈原,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
今天的我们,更应继承中华民族奋斗前行的本性,努力勇攀科枝的高峰,把咱们中国的事办得更好 。
让人民更舒心,让未来更美好!
又是一年端午时 。包粽子,吃粽子,是生活的一种仪式感,因为纪念屈原,因为过节而团聚,家人相伴 。
端午思君,首思屈原 。当年,屈原以死明志,其决绝的行为,为国,为民,感天动地泣民众 。百姓为其感怀,列为纪念日而祭 。
端午思君,也是思念亲人,家人团聚的仪式 。节日的仪式感,也是一种生活的被需要感 。是将人们从工作、家庭等角色和日常事务里剥离出来,与节日链接,找回对生活的爱和对亲人的依恋,并籍此机会,与亲人团聚,与家人相伴,感受爱、温暖与陪伴 。在生活仪式感的映照下,那些平日里的辛苦,委屈和沉重,得以被释放和安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