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七律之冠《登高》?( 六 )


所以说能有这样的感慨,也不足为奇,在《登高》一诗中,杜甫头一句就开门见山,渲染悲凉的气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两句动静相结合,仿佛给人构造了一幅冷色调的水墨画 。“急”和“哀”两字,将诗人悲伤情绪来的快速描写了出来,也让人一下子跟随诗人,进入带那样悲伤的情绪之中 。而第二句更是营造了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清沙白”,这是一幅肃杀的画面,“鸟飞回”,鸟在这样的画面之中不断的盘旋,凄凉、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
颔联表现的是夔州秋天的特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而下的落叶,还有吧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在这样的景色之中,诗人深沉的抒发自己的情感 。“无边”的落木还有那“滚滚”的长江,形象而又生动的让人联想到落木的声音,也想到了长江的波涛汹涌,而在这样的景物描写之中,诗人传达的是光阴易逝,是他的壮志难酬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万里悲秋”便让人感觉到,悲怆之情扑面而来,“常”字更是说出了,这样的悲伤之情,时常与诗人相伴 。一个常常陷入悲伤中的人,即便是强颜欢笑,其悲伤之感也是不言而喻,浮现脸面的,想必诗人的悲伤之情非常的强烈,无法派遣,才会目之所及都是悲伤的景物 。“万历悲秋”是抽象的,诗人在此仿佛是将它拟人化了,这悲伤的情绪与诗人作伴,一方面是诗人的忧伤之深,一方面也是诗人的孤独,他独自一人,唯有悲伤相伴 。
历尽了艰难和苦恨,双颦也长满了白发,满心都是哀伤之情,却偏偏停下了消愁的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伤秋之时,有感而发,写自己的年老多病,抱着这样的病躯,独自登上高台 。此处并非家乡,而我只是异乡人,这样的情绪油然而生,“艰难苦恨”四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痛苦和郁闷,万千愁绪无法排解,以至于白了头发,身心俱疲 。
人们常常在登高的时候感慨,在秋天的时候感伤,杜甫的一生也实在是艰难,不然啊,谁会这浩荡的秋江之景前,又哭又恨呢?
最后我想起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多少有才华的人因为战乱被埋没,人生短短数载满腔热血得不到施展是何等的悲哀!
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更要努力拼搏书写自己人生的华丽乐章!
前段时间电视剧《庆余年》里范闲就是凭借杜甫的这首七律之冠《登高》而一举成名的,致使后来庆帝和长公主都对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情有独佳,反复吟诵 。
那么这首诗为什么会被评为七律之冠呢?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读完这首诗,感叹作者创作的才华,全诗无论平仄、对仗、押韵都无可挑剔,完美 。可以说是七律诗的标准规范版本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首诗八句皆对,看起来却不露痕迹,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
胡应麟在《诗薮》评价道:
作诗大法,唯在格律精严,词调稳契,使句意高远,纵孜孜可剪,何害其工?骨体卑陋,虽一字莫移,何补其拙?如老杜”风急天高”乃唐七言律诗第一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