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二首其二阅读赏析 曲江二首其二杜甫赏析( 二 )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的冬天 , 唐肃宗收复了长安 , 肃宗、玄宗都回到了长安 , 那时杜甫还在郴州和家人在一起 , 听说长安收复后 , 非常高兴 , 又写了几首很好的诗 , 他觉得国家复兴了 , 自己应该赶快回去贡献一份力量 , 于是至德三载(公元758年)的春天杜甫回到长安继续做他的拾遗 。杜甫以为现在国家已经收复 , 正是国家应该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有所作为的时候 , 于是杜甫天天上奏疏 , 可是不管古今中外的哪个朝代哪个政府 , 胜利还朝后大家都要争功请赏、你争我夺 , 杜甫一天到晚的劝谏上书 , 也就显得更不合时宜了 。又一次因为杜甫上疏替丞相房琯说了几句好话 , 触怒了肃宗 , 从此 , 为肃宗疏远 。作为谏官 , 杜甫的意见却不被采纳 , 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 。这首诗就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 杜甫47岁)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 , 果然受到了处罚 , 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 。此时京城虽已收复 , 但安史之乱引起的兵革未息 , 作者眼见唐朝因政治腐败而酿成的祸乱 , 心境十分杂乱 。游曲江正值暮春 , 所以诗人借写曲江景物的荒凉败坏以哀时 。
【考点】
考点1:“细推物理须行乐”中“物理”是指的我们现代的“物理学科”吗?答案:不是 。指的是事物的道理 。
考点2:“何用浮荣绊此身”中“浮荣”值得是什么?答案:指得是杜甫当时时任的“左拾遗”八品小谏官 。
考点3:“穿花蛱蝶深深见 , 点水蜻蜓款款飞 。”和杜甫的哪首诗那两句中的意境特别相像?答案:《小寒食舟中作》中“娟娟戏蝶过闲幔 , 片片轻鸥下急湍” 。
【赏析】
曲江又名曲江池 , 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 , 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 , 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 , 原为汉武帝所造 。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 , 池水澄明 , 花卉环列 。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 。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 。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 , 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 , 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 , 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
【第一首解析】
首联:一片花飞减却春 , 风飘万点正愁人 。
虽在曲江喝酒赏花 , 但心里却忧心忡忡: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 , 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 , 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 , 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 , 就概括了这一切 。
“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 。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 , 暗暗生愁 , 可如今 , 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 , 会煞是好看 , 为何又“正愁人”呢?不言而喻 。历尽漫长的严冬 , 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 , 花儿开了 。这春天 , 这花儿 , 不是值得人们珍惜的吗?然而“一片花飞” , 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 。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
颔联:且看欲尽花经眼 , 莫厌伤多酒入唇 。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 , 那还没有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 , 所有就有了“且看欲尽花经眼”的诗句 。“经眼”之花“欲尽” , 只能“且看” 。而当眼睁睁的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的随风飘走 , 加入那“万点”的行列 , 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 。”吃酒为了消愁 。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 , 即将告尽 , 愁上添愁 。因而“酒”已“伤多” , 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