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⑴ 在:在于,动词 。
⑵ 名:出名,著名,因–而著名,名词作动词 。
⑶ 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
⑷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此,这 。是:表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 。
⑸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
(6)上:动词,长到,蔓到 。
⑺ 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
⑻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
⑼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 。
⑽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即《金刚经》 。
⑾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音乐 。
⑿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⒀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
⒁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
【陋室铭全文解析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⒂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
⒃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
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庐,简陋的小屋子 。
⒅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19)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言中一指都指说 。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1]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世称 “刘宾客”,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
《陋室铭》写作历史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
- 洛桥晚望全文赏析 洛桥晚望古诗
- 学记节选全文解析 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 夏意全文赏析 夏意古诗作者的名字
- 太常引的全文和解析 太常引是这首词的标题
- 十五夜望月全文知识点 十五夜望月的意思翻译
- 春思全文的意思 春思李白古诗赏析
- 古诗寒食全文解析 寒食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 苏幕遮古诗全文鉴赏 苏幕遮古诗翻译
- 乐游原古诗全文鉴赏 乐游原古诗拼音李商隐
- 清平乐古诗全文解析 清平乐李白诗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