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作者追忆与素文共度的难忘时光 。童年相伴读书,“差肩而坐”,温馨之情溢于言表;同捉蟋蟀,同葬蟋蟀,则体现了妹妹性情温厚善良 。其描述真实生动,一个天真活泼善良的孩童突现于眼前 。这原本不为奇,妙就妙在作者把追忆与现实联系起来,当年兄妹同葬蟋蟀,后来孤兄独葬亡妹,物换星移,昨是今非,让作者潸然泪下 。年长些时,袁枚远行广西,妹妹不忍哥哥分离,掎裳拽衣,放声大哭 。当年有妹送兄行,后来唯独兄送妹归,令作者十分伤痛 。袁枚考中进士,衣锦还家,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 。妹妹为哥哥中考得官而欣喜之情,和盘托出,手足之情可见一斑 。往日种种琐事,历历如在作者眼前 。“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几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时光不可倒流,昔日也不再重来了 。
随后,记妹妹归返母家的种种情形:服侍母亲;治办文墨;袁枚染病在床,妹妹终宵刺探,还想方设法让哥哥高兴,兄妹感情深厚 。
而后,记妹妹病危和亡逝的情况 。袁机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但不让人给哥哥报信,以宽兄长之心 。忍死待兄归,然而终等不及哥哥归来含憾而终,死不瞑目 。“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 。”袁枚已预感不祥,急赶归家,在妹妹逝去几小时后才赶到家中,其时袁机四肢尚温,却未能与妹妹说上一句心中话,只怪自己轻信医言,远吊扬州,自责之情溢于言表 。一句“呜呼痛哉”,把对亡妹的思念、同情、内疚、哀痛统统浓缩在伤心欲绝的悲叹中 。
最后,简述妹妹亡后料理事宜 。并随感而发:“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末段,作者把视线拉回到眼前,回到祭奠的暮地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 。”逝者已逝,生者十分凄切哀伤 。“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对妹妹的怀念和挚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
袁枚将整篇文章写得有灵性又不事雕琢 。作者在回忆童年与妹妹同度的琐事时,信手拈来,清灵隽妙;悲悼亲人的遽然长逝时,又字字玑珠,句句血泪,真挚动人,感人肺腑 。他在叙事中寄寓哀痛,行文中饱含真情,同时还穿插些许景物描绘,从而使痛惜、哀伤、悔恨、无可奈何之情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祭妹文》后记袁机墓,位于南京市东郊阳山碑材风景区内 。袁机去世后,葬于何处颇让袁枚费尽思量,按古礼,女子嫁出就不再是娘家人,故不能葬在袁家墓地;可安葬到高家,不但袁枚不同意,可能死去的袁机也不愿回去 。后来,袁枚想起了自己曾写过《洪武大石碑歌》的阳山,就把妹妹葬到了阳山(羊山) 。
堂弟袁树作《哭素文三姊(有序)》,诗曰:
“少守三从太认真,读书误尽一生春 。离婚后,袁机作诗三十余首,死后由袁枚编辑刊刻,题名《素文女子遗稿》,收入《小仓山房全集》中,为“袁家三妹合稿”之一 。袁机的诗在意境中蕴含着哲理,表现出她的思维和文字才能 。袁机虽然离婚,她身子走出高家,心却没有完全离开 。她惦记婆母,有时托人给婆婆带去食品衣物,写《寄姑》表示感念婆母的心情:
无家枉说曾招婿,有影终年只傍亲 。
荡子已亡方掩涕,慈姑犹在更伤神 。
灵前剩有痴顽女,也着麻衣学谢人 。
高堂垂白泪双流,弱女伶仃未解忧 。
教养竟交孀姊替,晨昏添与阿兄愁 。
频搜奁箧收遗稿,略剩珠玑见远谋 。
更恸生无佳偶配,死犹孤冢各千秋” 。
- 月是故乡明的出处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什么
- 引号的用法的分类 引号的用法有哪几种
- 2021年各校投档分数线 投档分数线是什么意思
- 比较励志的书籍有哪些 激励书籍推荐
- 关于数字的诗句古诗大全 带数字的古诗句有哪些
- 醉酒的经典句子 关于醉酒的诗句
- 描写家的唯美句子大全 关于家的唯美句子
- 关于人间真情的好句好段 人间真情的优美句子
- 十年以上的白毫银针会呈现出什么香 白毫银针放几年最好
- 草籽不盖土能发芽吗 草籽种植有哪些要注意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