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起入职的朋友做副总裁了,自己还在做职员?( 二 )


总之,天上不会掉馅饼,你想和你一样进步,还要靠自己努力拼搏才能取胜 。
本是一种职场的正常现象一起入职的朋友,特别是一些一起入职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分配或者应聘到同一个企业工作,五六年或者十几年之后,有的人成为公司的领导,有的还是普通的职员 。这种现象,在职场是经常看到的;出现这种差别,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 。
职场之中,人和人的差别,是在一点一滴中慢慢体现出来的;这种差别,来源于多方面的原因 。对这种原因的分析说明,也许对职场中人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
在分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之前,先说一个真实案例 。
1988年,某石油院校多个专业的8名大学生,一同分配到某石油设计院 。30年过去,这8名同一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其命运如何呢?有1人已经是局级干部(上调到总公司了),走的是行政管路线;1人成为设计公司的副总经理,一直在设计院从事生产管理;2人成为公司技术专家(公司副总工程师);2人成为专业室主任;2人还是普通的技术人员 。
今天看来,这8人之间有了明显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并不是一下子拉开的,都是在时间的长河里,由多次的细微差别而累积起来,最后才出现较大差别的 。
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归结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专业不同,只能是造成最初的岗位的差异,但这种差异的影响并不大 。不同的专业,在最初安排工作的时候,可能表现出不同,而且这种不同,也会给人提供不同的机会,但个人职业成就的最终差异,并不完全受不同专业的影响 。
第二种,人和人之间的职场差异,不是一下子拉开的,是在每一次的细微差别中累积起来的 。当某一次细微的机会降临到某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说是他运气好而已;但他背后付出的努力和自身的成长变化,却很容易被人忽视 。实际上,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不要总把机会归结到运气,运气的背后,往往是汗水和努力 。
第三种,性格差异也是影响职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和人之间的职场差异,是在千万次的选择中累积起来的 。人的性格,在每一次的选择中起到很重的作用 。在上述例子中,有一个有一次很好的晋升机会,上级领导都看重了,准备提拔他,但是,他室内的一位年老的副总工程师,是坚决不同意,认为他只是两眼盯着上面,而且性格暴躁,在和下面的同事合作过程中,很少出现愉快的情形 。如果公司一定要提他,这位老同志就会实名举报,列举他不适合晋升的一些实际例子 。最后,公司只好放弃他 。
第四,工作能力差异,这是职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同的学历,相似的工作经历,但是,人和人之间的工作能力,是很难用类似文凭、职称等硬性材料指标表现出来的,个人工作能力的大小,存在于日常的每一次工作中,每一个方案中 。工作能力的差异,又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 。
职场上的差异,本来就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长期存在的 。只要有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就会造成职场上的差异 。但职场的差异分析,对初入职场的人,是有很大的借鉴价值的 。造成职场差异的主要因素,大致包括个人性格、学历水平、工作机会、能力大小以及个人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很多人进入职场,就失去了个人发展的长远规划,成为简单的“听从命令、服从指挥的被动劳动者”,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变得不再敏感;相反,有的人进入职场,就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仅动态地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而且,围绕着自己的规划目标一直在努力;在提高个人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同时,修炼自己的个人性格,职场毕竟不是一个人的独步舞,是集体合作的公共场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