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唯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 。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
翻译: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 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 白话解: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 白话解: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
4.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 白话解: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国),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齐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本身的德行(修身);要想修养自己本身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意(正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意,必先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诚意);要想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必先明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格物) 。※格者:正其不正 。
- 已亥杂诗全诗解析 已亥杂诗其5翻译简短
- 竞选班委幽默大气 女生竞选班委幽默大气大学
- 止回阀阀门符号及图例 双座止回阀符号
- 苏幕遮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幕遮周邦彦赏析
- 白马篇原文注音及翻译 曹植白马篇原文及翻译
- 咏荆轲原文及翻译注释 咏荆轲原文及翻译
- 李商隐的无题三首古诗 无题其二李商隐赏析及译文
- 满江红金陵怀古萨都剌翻译 萨都剌金陵怀古
- 别房太尉墓阅读答案 别房太尉墓杜甫翻译
- 凌波不过横塘路全诗翻译 凌波不过横塘路全诗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