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 。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 。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书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 。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 。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
【原文】
1·10 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 。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
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 。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 。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
③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 。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 。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 。《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
④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
⑤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
⑥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 。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
⑦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 。(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评析】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 。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 。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 。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 。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 。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 。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 。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 。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
【注释】
①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
②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
③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
④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 。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 。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
- 这6首精美古诗 刘禹锡最著名的诗有哪些
- 瘦腿,瘦胳膊 对于减肥有什么方法吗?
- 你们有哪些美容保养的好习惯?
- 从小到大母亲教会了你哪些人生道理?
- 亚运会16强出炉,中国男足对阵沙特,有球迷认为沙特故意输球对阵中国队,你怎么看?
- 花生油有保质期吗 花生油保质期一般是多久
- 世上最美的照片什么?
- 立夏有什么讲究吗?习惯吃什么美食?
- 新房改水电装修注意事项有哪些,2022新房改水电一般多少钱
- 2022年杭州办亚运会,对杭州有何好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