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之邻人亡羊原文及翻译 杨子之邻人亡羊文言文翻译( 五 )


④怼——音 dui(队),怨恨 。
【译文】
柱厉叔服事莒敖公,自己认为莒敖公不了解自己,便离开了他,住到了海边 。夏天吃菱角鸡头,冬天则吃橡子板栗 。莒敖公有了灾难,柱厉叔辞别他的朋友,要用性命去援救莒敖公 。他的朋友说:“你自己认为莒敖公不了解你才离开他的,现在又要用性命去援救他,这样,了解你与不了解你没有分别了 。”柱厉叔说:“不对 。我自己认为他不了解我,所以离开了他 。现在为他而死,是用事实去证明他确实是不了解我 。我去为他而死,是为了讽刺后代君主中那些不了解他臣下的人 。”一般说来,能视为知己的便不为他而死,不能视为知己的便不为他而死,这是直来直去的办法 。柱厉叔可以称得上是因为怨恨而忘记自己身体的人 。
【原文】
杨朱曰:“利出者实及①,怨柱者害来 。发于此而应于外者唯请②,是故贤者慎所出 。”
【注释】
①及——俞樾:“‘及’乃‘反’字之误 。‘出’与‘反’犹‘往’与‘来’,相对成文 。”《释文》‘实及,作‘实反’,云:“‘反’一作‘及’,非也 。”
②请——通“情” 。
【译文】
杨朱说:“把利益给出去,就会有实惠返回来;把怨恨给出去,就会有祸害返回来 。从这里散发出去,在外面能得到响应的,只有人情,所以贤明的人对于应把什么散发出去十分谨慎 。”
【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①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陽出以告心都子 。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陽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 。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 。’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 。’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 。’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 。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 。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 。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 。孟孙陽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 。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 。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②,哀哉!”
【注释】
①竖——童仆 。
②况——比拟,比方 。
【译文】
杨朱的邻居走失一只羊,邻居既率领他一家人去追,又请杨朱的仆人去追 。杨子说:“唉!走失一只羊,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追呢?”邻居说:“岔路太多 。”追羊的人回来以后,杨朱问:“找到羊了吗?”回答说:“跑掉了 。”杨朱问:“为什么跑掉了?”回答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里去追,所以回来了 。”杨子忧愁地变了脸色,好久不说话,整天也不笑 。门人觉得奇怪,请问说:“羊是不值钱的牲畜,又不是先生所有,您却不言不笑,为什么呢?”杨子不回答,门人没有得到老师的答复 。弟子孟孙陽出来告诉了心都子 。心都子于几天后与孟孙陽一道进去,问道:“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与鲁国之间游历,同向一位老师求学,把仁义之道全部学到了才回去 。他们的父亲问:‘仁义之道怎么样?’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惜身体而把名誉放在后面 。’老二说:‘仁义使我不惜牺牲性命去获取名誉 。’老三说:‘仁义使我的身体与名誉两全其美 。’他们三个人所说的仁义之道恰恰相反,但都是从儒学中来的,哪一个对,哪一个不对呢?”杨子说:“有个住在河边的人,熟习水性,泅水勇敢,划船摆渡,获利可以供养百人 。背着粮食前来学习的人一批又一批,而被水淹死的人几乎达到了一半 。本来是学习泅水而不是学习淹死的,但利与害却成了这个样子 。你认为哪一种对,哪一种不对呢?”心都子不声不响地走了出来 。孟孙陽责备他说:“为什么您间得那么迂腐,先生回答得那么隐僻?我迷惑得更厉害了 。”心都子说:“大路因为岔道多而走失了羊,学习的人因为方法多而丧失了性命 。学习并不是根源不同,不是根源不一样,而结果的差异却像这样大 。只有回归到相同,返回到一致,才没有得与失 。你在先生的弟子中是位长者,学习先生的学说,却不懂得先生的譬喻,可悲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