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译注释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二 )


2、锺子期听了怎么描述琴音和自己的感受?
映示文字:善哉乎鼓琴 , 巍巍乎若太山 。
3、理解“巍巍”:高大的样子 。锺子期听《高山》感觉“巍巍乎” , 那是一种什么境界?
一种很高很大、气势磅礴、雄伟壮美、峻拔的境界 , 好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眼前!原来伯牙的心志在泰山哪!
4、要读出巍峨、高亢、峻拔、雄伟之感 。
(四)、第三句: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汤汤乎若流水 。”
1、听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高山流水》 , 描述琴音或感受:
谁来说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的意思?
一会儿的时间 , 伯牙弹着琴又想通过琴音表达自己向往流水 。那么伯牙是通过什么琴音表达自己向往流水 , 我们来听《高山流水》 , 请描述一下琴音或自己的感受 。
2、锺子期听了怎么描述琴音和自己的感受?
映示文字:善哉乎鼓琴 , 汤汤乎若流水 。
3、理解“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锺子期听《流水》感觉“汤汤乎” , 那是一种什么境界?
一种很阔很远、浩大、漫无边际、奔腾不息、大水涌流的境界 , 好像浩浩荡荡的流水从心中漫过!原来伯牙的心志在流水呀!
4、要读出浩大、浩荡、阔大、奔流远去之感 。
(五)、句子比较 , 体会语气词“乎”的感叹作用:
反复朗读比较体会:
善哉乎鼓琴 , 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 , 汤汤乎若流水 。
善哉鼓琴 , 巍巍若太山 。善哉鼓琴 , 汤汤若流水 。
讨论汇报:这四个“乎”更能表现出什么?“乎”加强赞叹的语气 。
(六)、读诗想象伯牙得到知音的情感:
孔子说:“智者乐水 , 仁者乐山 。”伯牙心里向往着登临高山 , 心里向往着滔滔流水 , 可见他是一位智者、一位仁者 。我们看孟浩然怎么写他的?
示孟郊
唐·孟浩然
蔓草蔽极野 , 兰芝结孤根 。
众音何其繁 , 伯牙独不喧 。
当时高深意 , 举世无能分 。
锺期一见知 , 山水千秋闻 。
尔其保静节 , 薄俗徒云云 。
朗读思考、想象说话:
把伯牙比作珍贵的“兰芝”而不是“蔓草” , 伯牙弹的琴音与众不同 , 里面蕴含高深意蕴 , 当时许多人都不能分辨听懂 , 只有锺子期和他一见如故 , 一听便知 。高山流水成知音成为千古佳话 。
俞伯牙乐山乐水 , 心志高远 , 情趣高雅 , 品格高洁 , 当时许多人都读不懂他 , 他像珍贵的兰芝被蔓草遮蔽 , 世人不能分辨 , 忽遇锺子期 , 他一见就知 , 一听就懂 , 他和俞伯牙情投意合 。遇到这样的知音 , 俞伯牙心里开心极了 , 他和子期一起开怀畅饮 , 一起谈天说地 , 一起称兄道弟 , 一起弹琴赏音 , 想象一下:俞伯牙会和子期说什么?
四、失知音之痛:破琴绝弦 , 感伯牙谢知音
第二年中秋 , 俞伯牙按照约定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汉阳江口 , 要和锺子期再相会 , 可是等来的却是锺子期因病去世的消息 。
(一)、第四句:锺子期死 , 伯牙破(毁)琴绝(断)弦 , 终身不复(再)鼓琴 , 以为(认为)世(世上)无(没有)足(值得)复(再)为鼓琴者(为之弹琴的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