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倍思亲的古诗 中秋思念亲人的古诗( 二 )


3.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 , 近中秋 , 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 , 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 , 明河共影 , 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 , 妙处难与君说 。
应念岭表经年 , 孤光自照 , 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 , 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 , 细斟北斗 , 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 , 不知今夕何夕 。

《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 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 , 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 , 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
4.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 , 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管 , 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凉世界 , 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
云液满 , 琼杯滑 。长袖起 , 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 , 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 , 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 , 归时说 。
《满江红·中秋寄远》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 。此词主旨是表述望月怀人之情 。上片先以“快”字点急切之情 , 又以“怕”字出担心之意 , 再以“怜”字表爱月之心 , 上结一问妙语双关 , 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 , 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 。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歌 , 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 , 冀月圆说团圆 , 情溢字里行间 。全词即景生情 , 借景抒情 , 有情景交融之妙 。
5.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 , 共看蟾盘上海涯 。
直到天头天尽处 , 不曾私照一人家 。
这首诗写得非常明快 , 可能是受了当时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的影响 , 诗的前两句也只是描写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 , 平淡无奇 , 但诗人笔锋一转 , 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 , 一人家很明显就是指帝王家 , 月亮对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 , 它的光明对帝王家和穷人都是一样的 , 体现了诗人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 。
6.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 , 况是清秋仙府间 。
凝光悠悠寒露坠 , 此时立在最高山 。
碧虚无云风不起 , 山上长松山下水 。
群动悠然一顾中 , 天高地平千万里 。
少君引我升玉坛 , 礼空遥请真仙官 。
云拼欲下星斗动 , 天乐一声肌骨寒 。
金霞昕昕渐东上 , 轮欹影促犹频望 。
绝景良时难再并 , 他年此日应惆怅 。
这首诗共十六句 , 每四句一韵 , 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写桃源玩月 , 有月之景 , 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 , 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 , 写欲仙之感 , 由景及情 , 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 , 写日出月落 , 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 , 略出桃源别后 , 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变 , 情调随景而移 , 有起伏跌宕之感 。这首诗表面上可以归入游仙诗 , 把中秋之夜写得如梦如幻 。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坠 , 此时立在最高山”一句已经成为中秋时节人们常用的佳句 。至于其他欣赏者怎么理解 , 可以说百人百解 。有联系刘禹锡仕宦失意 , 解释后半部分是以仙宫比喻朝廷 , 盼望早日回归;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释为用“寒露坠”代指人生祸福无常 , 说这是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之作 。也许这种种理解 , 正好体现了“诗豪”作品多彩的艺术魅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