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蜀道难原文 蜀道难的主旨大意

西成高铁的开通 , 蜀道难变成蜀道通 。图为西成高铁行驶在广元市境内(对面为千佛崖景区) 。唐彪 摄四川在线消息(采访人员 肖姗姗)1958年春 , 毛泽东主席在成都会议期间 , 亲自圈选了部分咏四川的古诗词 , 题为《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 。时隔60年 , 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发行了该诗集 。28位唐宋明朝诗人、65首诗词 , 歌咏了蜀地风光 , 也寄托了蜀地情怀 。翻开《诗词若干首》 , 第一篇被毛泽东主席勾选的正是那首广为人知的《蜀道难》 。“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 。”但作为“诗仙”李白的经典之作 , 其绝妙处又何止这一处?
近日 , 采访人员对话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周啸天 。这位潜心研究李白诗歌的学者 , 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思想情感、时代意义等方面 , 对该诗进行了深度解析 。“本篇既歌咏壮丽河山 , 又关注现实 , 充满积极入世的浪漫主义精神 。”周啸天说 。#SplitPageHere#
拦马墙蜀道是四川内地北上出川的主要通道 。拦马墙所在的古蜀道 , 位于梓潼至剑阁这段古蜀道的北端 , 其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保持着两千多年前的形态 。唐彪 摄
夸张与写实 绘出蜀道之难
【鉴赏蜀道难原文 蜀道难的主旨大意】周啸天说 , 《蜀道难》是李白成名作 。“诗用乐府旧题 , 大胆想象 , 集中歌咏横穿秦岭、由秦入蜀的川北蜀道 。全诗脉络 , 大体遵循从古到今、由秦入蜀、从自然地理环境到社会政治历史的顺序 , 使主题逐渐深化 。”
为了便于理解 , 周啸天将全诗划成了三段 , “噫吁嚱 , 危乎高哉!”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首段 , 说起开头的那句感叹句 , 周啸天直言:“这一起 , 就是李白式的‘风雨骤至’ , 三个惊叹语噫吁嚱、危乎、高哉的连属 , 一个极度夸张而又通俗的比喻‘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 , 传达出蜀道的石破天惊之感 。”“夸张!李白就是夸张!”周啸天笑道 , “你看 , 以秦蜀两地文明开化时代悬殊 , 极力夸张秦蜀(川陕)交通之不易 。‘四万八千岁’这个年代数目的夸张 , 形象地告诉人们秦蜀两地交通隔绝年代之漫长 , 也就是间接形容蜀道难啊 。”值得一提的是 , 在第一段中 , 李白还引用了神话传说来渲染蜀道难 , “五丁力士开山的传说 , 为蜀道蒙上一层光怪陆离的色彩 。鹤见愁、猿见愁、神(六龙)见愁、鬼见愁 , 就不用说人见该是怎样的战战兢兢了 。”
在未具体描写之前 , 李白先声夺人 , 让人从气氛上就感受到了蜀道之难和蜀道之奇 。第二段就该写实了吧?“确实 , 第二段从‘青泥何盘盘’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写青泥岭以南由秦入蜀道路的艰险 , 着重从真实的、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周啸天表示 , 在这一段中 , 李白还加入了自己登山探险的生活实感 , “海拔太高 , 空气稀薄 , 产生了高山反应 。”周啸天反问采访人员:“这一段中 , 又出现了‘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 , 你觉得 , 有什么不同?”除了采访人员所理解的重复强调蜀道之难 , 周啸天还分析:“这里的感叹 , 已经不再石破天惊 。而是添了绵绵不绝的愁情 。但一阵悲凉之后 , 李白看到眼前别有天地 , 境界愈出愈奇 , 所以他那句‘其险也若此’的惊心动魄中 , 分明有快乐的战栗和审美的愉悦 。”#SplitPageHere#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