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揠苗助长小古文

成语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成语释义:
揠:拔 。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
近义词:适得其反 拔苗助长 欲速不达 断鹤续凫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人物介绍:
【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揠苗助长小古文】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
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
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
成语感悟:
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 。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也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