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某些穴位对某种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
穴位,用现代医学来讲就是神经节,刺激穴位,就可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

文章插图
明代医家朱权的《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1、足三里
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处,屈膝或平卧取穴 。主治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呕吐,腹胀,肠鸣,腹泻,便秘,疳疾等 。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胃肠运动功能失常、反流性胃炎、肠梗阻、小儿消化不良等 。
2、委中穴
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在腘窝横纹正中,当半腱肌腱与股二头肌腱之间的中点处,俯卧或坐位屈膝取穴 。主治腰脊强痛,活动受限,髋关节屈伸不利,腰膝挛痛,下肢痿痹,遗尿,小便难解等 。常见于西医的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骶髂关节综合征、尿潴留、尿失禁等 。缓解腰背痛按压委中穴效果极好 。
3、列缺穴
为手太阴肺经的经穴,也是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侧掌取穴 。主治项强,偏正头痛,口眼歪斜,口噤不开,面肌抽痛,牙痛,咽喉肿痛等 。常见于西医的感冒、神经性头痛、鼻炎、咽喉炎、三叉神经痛、落枕、牙关紧闭等 。
4、合谷穴
【你对穴位养生了解多少?】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主治面部肿痛,口眼?斜,齿痛,牙关紧闭,痄腮,头痛,头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耳聋,咽喉肿痛等 。常见于西医的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感冒、咽炎、扁桃体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 。
在前人的基础上,后人又增加了“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痠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四句,亦属经验之谈 。
其余常用的按摩穴位有:
1、阳池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 。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 。
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
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 。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保护手腕 。
2、太白
很多老年人走一段路后会发现脚部疼痛,回家就脱掉鞋捏捏脚 。其实,这个时候刺激脚掌前面的太白穴,效果会更好 。
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 。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
刺激这个穴最好的办法不是用手按摩,而是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 。这是因为,除了脚部更好使劲外,是取身体左右平衡的原理 。身体长得很对称,左右脚、左右手都是两两相对的,就像天平的两边 。在按摩时,有意识地用身体的一侧来按摩另一侧,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平衡 。
3、阴陵泉
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 。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 。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 。
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
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 。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
- 书法的“魂”中应有书气、书技和书悟,你对书法的魂如何理解?
- 调养身体的朋友圈说说 关于必须养生的经典句
- 一个家庭中“老爸是魔鬼,儿子是天使”。你对此家教怎么看?
- 我坚持梳头养生半年的感受英语 我坚持梳头养生半年的感受案例
- 上班族春季养生怎样饮食?
- 商品打折图片素材 打折商品
- 养生美容食谱 美容食谱大全
- 冬季养生小知识每日一条 冬季保养小知识
- 庄子养生主中的名句 庄子养生主名句顺序
- 适合冬季喝的12种养生粥 夏季养生粥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