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新课标 新课标


什么叫新课标 新课标

文章插图

我们走访了很多地方,对新高考、新课标、新课程做了调研,发现在真正落实中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
目前,教育部正在紧锣密鼓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根据新课标修改,2022年小学初中的教材都要使用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材,这应该是历史时期的新话题 。
落实新课标,就不得不谈谈学生作业负担 。
在分析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构成中,我们发现,现在很多教学内容缺少与学生兴趣、爱好、生活、成长的关联;教学方式缺少对学生好奇心、探究欲、成就感的关注 。教学内容不管多与少,学生都不感兴趣,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学生进了学校、进了课堂,就感觉是在受罪,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新课标的落实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双减的治本之策,在于改变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变学业负担为学习享受 。我认为这是最本质的办法 。
一定要通过改变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在动作,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
要实现这个目的,就是要通过新课标,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
新课标这个话题太大了,我今天简单从四个核心概念,谈谈把握新课标的关键内容、价值追求 。四大关键概念包括大观念、大任务、真实性、实践性 。
(一)大观念
1、大观念的核心是关注碎片、零散知识背后的结构、联系、规律 。现在的教学太碎片化,太零散化了,要通过零散的知识来看背后的结构、联系和规律 。
2、追求知识能力的应用和迁移 。只要是观念上的东西,就有应用和迁移的可能 。如果是停留在碎片上的知识点,就很难有根本性的迁移 。
3、大观念追求的是知识能力、道德价值和力量升华 。这一点太重要了,如何让学生把知识和能力转变为一种价值观和力量,就是大观念所要追求的东西 。
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认为不一定,如果知识没有通过深化,就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力量,只有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追求,知识才能变成力量 。
【什么叫新课标 新课标】(二)大任务
有了大观念就有大任务,大任务是大观念的承载体,所以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将来小学、初中的教学改革也会是走向大单元、大任务、大观念的路子 。
什么是大任务?
1)将学习内容统整在一件事,一个问题,一项任务中 。
我们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好,技能点也好等等,要想方设法地把一个环节,一个单元,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统整在一件事情或一个任务中,这是老师备课中的首要工作,即能够用大任务囊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
2)在完成任务中学习,做中学 。
不是老师一直讲,不是学生一直做作业,而是根据老师锁定的大任务,学生在完成大任务的过程中,把该学该记该理解的都完成 。相应地,大任务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提出了新的要求 。
3)学习结果的可视化、共享化:一件作品,一个成果 。
大任务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是简单地做作业,尤其是辅助性作业,学生学习结果是可视化、共享化的作品或者成果,能够分享,能够交流 。
(三)真实性
请大家高度关注,真实性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高中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修订,要求在过程中追求真实性,主要有三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