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是指哪三个人拼音 三苏指的是什么


文 | 马汀
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唐宋八大家” , 唐代只有韩愈、柳宗元两家,宋代有六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其中苏轼一门就占了三家 , 史称“三苏” 。其父苏洵 , 号老泉 , 人称老苏 , 以发奋读书、大器晚成著称 。《三字经》有“苏老泉 , 二十七 , 始发愤 , 读书籍”之说 。苏轼 , 号东坡 , 人称大苏 , 成就最高 , 诗、词、文、赋 , 各领风骚 , 故获“出人头地”之美誉 。苏辙 , 字子由 , 人称小苏 , 散文著称 , 其兄苏轼赞其“文如其人” 。“三苏”业绩 , 《宋史》等著述多有记载 , 而且典故联翩 。
《宋史·苏轼传》记载:苏轼二十岁考中进士 , 就受到主考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赏识 , 认定是一位杰出人才 , 力排众议 , 大加推举 。苏轼 , “后以书(信)见修(欧阳修) , 修语梅圣俞(尧臣 , 诗人)曰:‘吾当避(让)此人出一头地!’”
又据《欧阳文忠集》记载 , 欧阳修给梅圣俞的信中也说过:“读轼书 , 不觉汗出 ,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 , 放他出一头地也!”
欧阳修反复赞赏苏轼“出一头地” , 评价其超乎寻常 , 高人一等 。后来叫“出人头地” , 如明代陆采《飞报捷音》:“书生俊杰真天纵 , 出人头地建奇功 。”
“出一头地” , 古人也叫“加人一等” 。如《礼记·檀弓》:鲁国大夫孟献子“除丧作乐 , 得礼之宜------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
《宋史·苏轼传》记载苏轼论写作的一段话:“轼与弟辙 , 师(效法)父洵为文 , 既而得之于天(天赋)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 , 初无定质(箭靶 , 目的) , 但常行于多行 , 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 , 皆看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 , 雄视百代 , 有文章以来 , 盖亦鲜(少)矣 。”
“行云流水” , 比喻作文重在自然 , 不矫揉造作 。“嬉笑怒骂” , 表示作文不拘常格 , 充分发挥 。这是苏轼直接阐释文学主张的话 。宋黄庭坚《苏轼赞》说:“嬉笑怒骂 , 皆成文章 。”这都成为流行的成语 。
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中《答张文潜书》 , 有论苏子由(苏辙 , 字子由)的话说:“子由之文实胜(超过)仆(自称 , 谦辞) , 而世俗不知 , 乃以为不如(不及) 。其为人深不愿知之 , 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淡)泊 , 有一倡(唱)三叹之声 。而其秀杰之气 , 终不可没 。”
作为同胞兄弟 , 知根知底 , 苏轼对弟弟苏辙的评价是中肯的 。“其文如其为人” , 简化为“文如其人” , 后来泛指作者的文品和人品相称 。
“汪洋澹泊” , 比喻苏辙文风气势深广 , 而又澹泊恬静 , 正像其为人品格一样 , “为人深不愿人知之” 。所以 , 其文收到“一倡三叹”之效 。
“一倡三叹” , 今写为“一唱三叹” 。原出自《礼记·乐记》:“一倡而三叹 , 有余音者矣 。”原意是有一人唱而三人和 , 将会余音缭绕 。后用以赞美文章韵味无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