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分享你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或者书籍吗( 四 )


——《女性与权力》
女性被排除在公共讨论空间之外 , 源自西方传统 。最具代表性的是奥德赛里 “被噤声”的女性佩内洛普 , 还有象征着邪恶的蛇发女妖美杜莎 。
在希腊神话里 , 美杜莎本是一个被波塞冬强暴、而被雅典娜变成了蛇发女妖 , 最后遭到珀尔修斯斩杀的可怜女子 。无辜的美杜莎居然成了邪恶的象征 , 无故斩杀她的珀尔修斯却被奉为英雄 。
后人是如何运用美杜莎这个文化隐喻的?
以曾经一届美国大选举例 , 杀死美杜莎的珀尔修斯被作为力量和英勇的象征 , 换上了特朗普的头像 。流着鲜血的美杜莎的头颅 , 被替换成希拉里的头像 。
05 厌女症能否被超越
上野千鹤子的答案是否定的 , “厌女症已经刻入我们的身体 , 抵抗厌女症 , 就相当于抵抗我们的欲望 。”
但是 , 我们是否真的可以放弃作为?我认为 , 答案也是否定的 。
首先 , “女性”不是天生的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 , 而毋宁说是逐渐形成的 。”
波伏娃认为 , “女性”的本质 , 是在父权制文化主导的文明规约下 , 历史性的、人为的身份建构 , 女性气质体现出一种权力关系 。
在大文化背景下 , “女性”呈现出恒定性与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
理想的女性 , 应体现双性特质 , 不仅是塑造文化的主体和影响文化的客体 , 也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
我更倾向于玛丽·比尔德《在女性与权力》中阐明的观点:“权力”概念本身值得再思考 。
精英、领袖、克里斯马的魅力、名气 , 这是当下仍常用的“权力”的含义 。但“权力”的这一含义本身是男性化的——很难把女性套进这个含义里 。
“你无法将女性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架构里 , 你必须改变架构本身 。”(《女性与权力》)
所以 , “开始行动”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要完成这个新定义 , 核心是:让女性获得被尊重、被看见、被认真对待的独立地位 。
权力架构需要被改变 。女性需要主动发声 , 主动作为和抗争 , 倒逼架构的改变 。
PS:
关于“厌女”问题的更多思考 , 详见我的文章《罗志祥、鲍毓明、牟林翰为何这么“渣”?因为他们身后有共同推手》 , 感兴趣的读者可移步至::///i681956865579837082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