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出行”,背后野心何在

这两天全国气温骤降,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冷” 。冷到什么程度呢?昨天朋友圈还有人吐槽,发生追尾事故,双方车主们下车相互加了微信,哆哆嗦嗦回到车里再相互对骂 。不过面对这种急速降温,ofo反倒是松了一口气:这么冷的天,大门口排队声讨要押金的人群应该都散了吧 。尽管在互联网上,关于ofo,乃至对共享单车的声讨仍不绝于耳,甚至有不少媒体搬出了去年德媒的评价“共享单车是白痴经济” 。

“哈啰出行”,背后野心何在

文章插图

“哈啰出行”,背后野心何在

文章插图
但就在昨晚,此前位于共享单车第二梯队的哈啰出行,再次拿到了春花资本和蚂蚁金服领投的融资 。根据天眼查显示的相关数据,这已经是哈啰出行的G轮融资,金额将近40亿人民币 。而纵观整个2018年,蚂蚁金服已经领投哈啰出行四轮融资,总金额高达近17亿美元和近60亿人民币 。是什么让蚂蚁金服愿意照着一年四季给哈啰出行输血打气呢?是爱吗?是责任吗?
“哈啰出行”,背后野心何在

文章插图

“哈啰出行”,背后野心何在

文章插图
还不是因为共享单车确有需求在此 。
“哈啰出行”,背后野心何在

文章插图

“哈啰出行”,背后野心何在

文章插图
【共享单车可以降温,但不必倒下】
实际上,如今用户对共享单车的指责主要集中在一个方面,“押金” 。去年破产的悟空单车创始人,在接受diyi财经采访时表示,“我也想过(动用押金),如果说没想过,那是骗人” 。那些或跑路或破产的共享单车企业,多少都牵涉到押金的挪用 。但如果是像摩拜、哈啰这样,已经实现了全面免押金的平台,用户似乎也没有理由再去排斥它们的存在 。
实际上,就在今年11月,摩拜还发布了其在武汉的出行成绩单,称在2017年期间平均单次骑行总量2.9亿人次,日最高骑行总量172万人次;在2018年的前10个月里,累计骑行总量达1.69亿人次,累积出行了2.79亿公里 。对于已经习惯了共享单车出行的武汉市民来说,只要不是太恶劣的天气,什么都阻挡不了他们登上单车出行 。
武汉并不是个例,在全国范围内,共享单车确实深刻地影响到了市民们的出行方式 。在12月20日哈啰出行举办的全产业链大会上,CEO杨磊就说到,“共享单车过去3年共服务了5亿用户,未来两轮出行会从购买交通工具向购买交通服务转变,两轮出行依然还有很大改造空间,我们坚定地相信和看好行业的发展和前景” 。虽然现在正经历着寒冬,但当开春之后,人们还是会在街上举着手机,搜索停在路边的单车 。
【免死jinpai换救命?】
拿到蚂蚁金服新一轮融资的哈啰出行,无疑在这个冬天拿到了“免死jinpai” 。今年哈啰已经拿到了17亿美元+60亿人民币的融资了,不知道已经实现全面免押和平台升ji的哈啰出行,未来打算怎么来花这笔新融资?以下只是我们的一点推测,如果打脸,还望轻点 。哈啰的上一轮融资是在今年7月,且拿到的是10亿美元,按理说现在最缺钱的共享单车企业不应该是哈啰,而是ofo才对 。但巧就巧在,ofo手上刚好又有着现在的哈啰最想拥有的东西,那就是一二线城市里的共享单车牌照 。
当2016年共享单车风口刚开始兴盛时,在北上广深这样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中,甚至一天就能看到好几家新成立的共享单车公司在路边投放单车 。于是在2017年,多地xx部门下达了限制共享单车新增投放的文书,并以建立电子牌照的方式,对合规车辆进行管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