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是一个有名的寻根之地,有多少姓氏是从这里迁移出去的?( 二 )


最终在统治者的协调管控下 , 洪桐县的人有条不紊地迁徙往全国各地 , 东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全国各个省份都可见到洪桐县人的足迹 , 据悉从洪桐县迁徙出来的姓氏大约812个姓氏 。
如今 , 山西洪洞县早已成为一种思乡情感的寄托 , 那个伫立着的大槐树坚定执着地向世人诉说着自身的故事 , 那些纷乱的时光、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同时也对漂泊在外的游子表达了祝福 , 尽管异乡 , 不论何处 , 要始终相信 , 家乡永远都在 。

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是一个有名的寻根之地,有多少姓氏是从这里迁移出去的?

文章插图
其实 , 从“大槐树”外迁移民到底多少姓氏 , 史料根本查不到 , 据说有882个 , 也有889个之说 。"大槐树"之所以有名 , 是因为这里曾经是明代山西最大的“移民处” 。很多移民被强制从各地集中到大槐树 , 在这里登记造册后 , 再强行送往移民所在地 。
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 , 因中原大地劳动力严重不足 , 土地大片荒芜 , 财政收入剧减 。
“丧乱之后 , 中原草莽 , 人民稀少 , 所谓田野辟 , 户口增 , 此正中原之急务”(《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五) 。
于是朱元璋采纳了萄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 , 决定了开始移民屯田的 , 一场大规模的历经数朝历史 , 50余年的移民高潮就开始了 。
标准为“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 , 由官方组织移民活动 。
这场历时50年的移民大潮中 , 从山西向外地移民大的有17次 , 少则数百户多则上万户 , 前后人数达到100万以上 。
因为战乱没有涉及到山西 , 山西人口开始剧增 。加上期间山西没有发生大的天灾 , 风调雨顺 , 社会安定 , 经济繁荣 , 人丁兴盛 。于是 , 周边各省难民 , 包括中原的难民都流入山西 , 使山西南部人口剧增 。
1381年(洪武十四年) , 全国总人口为5987万人 , 河南总人口约189万 , 河北总人口约189万 , 而山西总人口达到了约403万人 , 山西省人口达到了河北、河南人口的总和 。
加上山西地窄 , 人口增多带来了社会问题 , 所以被朱元璋认为是外迁人口的第一目标 。
有据可查的明代大移民在洪武、永乐年间共有17次:
洪武六年(1373年) , 从山西及河北正定府移民至安徽凤阳垦荒 。
洪武九年(1376年)十一月 , 再从山西及正定府移民至凤阳垦荒 。因为是冬天 , 政府发给移民过冬的棉衣 。
洪武十三年(1380年)五月 , 从山西招募2.4万户百姓从军 , 后又都复员为老百姓 , 就地安置垦荒种地 。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八月 , 又从山西的泽州、潞州 , 挑选“田少丁多”或无田之家 , 迁往彰德、正定、临清、归德、太康等地垦种 。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九月 , 山西沁州百姓张从整等116户自愿外迁屯田 , 户部给予奖励 , 让他们回沁州招募居民 。
同年同月 , 后军都督朱荣向朝廷报告:由山西迁居到大名、广平、东昌三府的百姓 , 一共分给他们2.6万顷土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