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是一个有名的寻根之地,有多少姓氏是从这里迁移出去的?( 三 )


同年十一月 , 命后军都督府佥事李恪等迁移山西百姓 , 到彰德、卫辉、归德、临清、东昌等地栽桑种枣 , 垦荒种地 。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 , 冯胜、傅友德与常升等到山西招募百姓从军 , 共设16个卫所 。大约是平阳府选了9卫 , 太原、辽、沁、汾选了7卫 , 每卫5600人 , 共有9万余人 。
同年十二月 , 朝廷命后军都督佥事李恪、徐礼去山西招募移民共598户 , 分别迁至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等地 。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正月 , 山西马步官军2.66万人 , 往塞北筑城屯田 。
建文四年(1402年) , 户部核实太原、平阳二府 , 泽、潞、辽、汾、沁五州 , “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 , 迁至北平各府、州、县 。
永乐二年(1404年)九月 , 从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移民1万户 , 充实北京 。
永乐三年(1405年)九月 , 再次从以上地区移民1万户 , 充实北京 。
永乐四年(1406年)正月 , 湖广、山西、山东等县吏李懋等214户人愿到北京为民 , 户部给他们发了安家费 。
永乐五年(1407年)五月 , 朝廷命户部从山西的平阳、泽、潞及山东的登、莱等州 , 招募了5000户到北京的上林苑监 , 牧养栽种 。
永乐十五年(1417年)五月 , 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 , 向朝廷申请到北京、广平、清河、正定、冀州、南宫等府州县为民 , 开荒种地 , 依律交税 , 得到政府的奖励和资助 。
事实上 , 根据《明史》记载 , “成祖核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 , 丁多田少” , 以“分其丁口”的办法进行移民 。
也就是说 , 如果按照明初山西的行政区划 , 太原府下辖6个州20个县;平阳府辖6个州29个县;泽州辖4个县;辽州辖2县;沁州辖2县;潞州辖6县;汾州辖3县 。这个范围就太大了 , 山西全省又山高路窄 , 在当时的条件下 , 都集中到一个地方根本不现实 , 很多都是直接就县衙押着直接移民了 。
而“大槐树”因为有驿路直通 , 成为了当时山西最大的移民“点行地” 。历史上 , “大槐树”的名气就这么来的 。
发展到后来 , 几乎所有的山西外迁移民 , 为了拉老乡关系 , 均认同“大槐树”这个地方为移民出发点 。
由于“大槐树”的名气实在是大 , 很多姓氏后裔为了彰显祖先的来源很有名 , 也就都在编写族谱时将“大槐树”作为了外迁出发地 。
据不可靠统计 , 约有882个姓氏族群在当时从山西外迁移民 , 也有数据说为889个姓氏 , 但这个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大家无非是找个自己姓氏的根而已 , 聊以思乡之情!
所以 , 从“大槐树”出发到底多少姓氏其实根本查不到 , 而将“大槐树”这个临时集散地作为自己的根 , 也是错误的 。
大家都知道山西有个旅游景区 , 相信很多人都去过 , 就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 据说是全国寻根和祭祖的圣地 ,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山西大槐树流放出多少姓氏 , 可谓是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要说流放出多少姓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