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普通话只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众所周知 。但是:古汉语有多少个声调了?
答:无法确知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八个声调 。
首先,古汉语有入声,而普通话完全没有,也就是说古汉语的四个基本声调是平、上、去、入 。
其中,每一个都可以分出阴阳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
除此以外,古汉语还有特殊的发声技巧尖团音、浊音(又分轻浊、重浊)还有辅音等——这些,普通话是完全不见了 。
那么,这些技巧到底对读古诗词有什么影响?
答案很简单,因为古诗词都是人们用古汉语标准音去创作的(那些所谓的“用诗人的方言去创作”观点千万别信,没有的事,读书人要学会写诗词,必须要先读书,要读书就要学标准音,不管是上古雅言还是后世的所谓“官话”都是一类的东西,和通用语言、官方语言是一个意思,没有任何差别) 。
因此,要读出古诗词的韵律当然就要用古汉语的方法,这道理就好像一首普通话的歌曲,你不可能直接用粤语去唱,必须要改词的道理一样 。
那么古汉语到底和普通话有什么差别?
今天的专家已经可以解答这个问题——构拟(即复原)古汉语,目前基本上可做到大致还原 。
上古汉语——周秦汉
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不过以郑张尚芳为首所构拟的多音节发音似乎已经没有大的争议,也就是说,音调是否如郑张尚芳复原的那样?“字音”(比如说“沃”到底是不是读wo)是否准确?这些已不是问题,而是周秦汉的雅言被证实了就是多音节的,比如“乐”,它竟然是读“那卡now”(音译)——总之,上古汉语竟然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是一个字就一个音!而是多音节!
似乎没有人反驳郑张尚芳,看来专家是取得了共识 。
具体可到优酷上搜索“古汉语诗经”就会看到相关视频
中古汉语——隋唐宋
由于五胡乱华导致北方汉人大量减少,衣冠南渡后,在南方也同样发生了民族融合,因此上古汉语也产生了融合改变——一般认为,东晋所继承的,是正宗的汉朝雅言(古洛阳话) 。而在南北朝出现的“金陵雅言”应该是晋人带去的上古汉语与所谓的“江淮之音”或曰“江左之音”结合而来的 。
此时期,中古汉语开始成型,也出现了沈约《四声谱》中所定义的上述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但可以肯定,平上去入并不是因衣冠南渡才出现,而是早就有之,只不过之前没人提出过系统的概括而已 。
总而言之,可以由此而推论2点:
1、上古汉语已经失传;
2、中古汉语开始形成 。
而中古汉语的系统教材,就是来自隋朝所修的《切韵》 。此书后来演变成大宋的《广韵》,两书的语言系统是一样的 。
音韵学家从中可以得出,汉语正式进入一字一音应该就是从衣冠南渡后开始 。
注:但笔者认为,两汉既然有400多年,那么其语言理应不可能沿袭周秦并一直保持不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从《说文解字》可以看出,东汉时,汉语应该已经开启了简化读音的进程,因为语言必须是越往后发展就会越简单 。比如学术界原来都认为《切韵》的“切音法”是来自佛教梵音的影响,但其实,早在汉代时就出现了类似的读音发声方法,如: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
- 为什么现代有的火炮发射,还要使用绳子拉发,它有什么好处?
- 为什么康宝莱减肥要三个月
- 有没有最好的告别方式,你心中最完美的告别方式是怎样的,为什么
-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发胖
- 减肥药的选择 专家来教你
- 火影中为什么有两个孙悟空的存在?
- 在游戏《血色衣冠》中,你觉得哪些三国武将比原版更强了?为什么?
- 为什么有机农业在中国一直无法兴起?
- 为什么健身不吃鸭肉
- 为什么你明明买了环保材料,装修完甲醛还是超标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