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虽源自佛教盂兰盆的传说但并非传达佛家因果报应的理念其核心价值观是孝道观念 。
有人会把中元节的起源追溯得很远,但其实如今的中元节文化核心与那个年代早已经没有太大关系,真正形成中元节文化内涵是与佛教有关 。但这其中也只是被动形成,佛教宣扬此节的动机并不纯粹 。

文章插图
中国有“三元”,上元是正月十五,下元是十月十五,而中元就是七月十五 。其实只有上元成为了节日,中元、下元都不算节日的 。
据说中元节原本是为了庆祝秋天的收获,将这种喜悦通过祭祀的方式告诉给祖宗 。其实这是古人的常事,任何稍大一点的事情都要通过祭祀敬告先祖,后来人从这一行为当中引申出孝道的含义,其实有点附会 。
起源于本土的宗教道教有“三元”,也称“三官”,即天官、地官和水官,与民俗三元结合,就成了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的说法 。中元节名称的固定是在唐代,因为皇帝姓李,尊崇道教,以此得名 。

文章插图
但其内涵却是从东汉(一说西晋)流传下来的《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的故事——目连救母 。
故事大意就是说目连很孝顺,但他的母亲贪婪残暴,肆意杀生吃肉,不修善果,所以死后坠入了饿鬼道中 。所受到的惩罚就是吃不了东西,“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于是目连就请求佛祖帮助 。佛祖让他在七月十五那一天开设盂兰盆会,让众多高僧为其母消除罪孽 。待其母吃饱之后,投胎转世为狗,目连又诵经七日七夜,让其母升入天堂 。
所以中元节又叫做“盂兰盆节”,从内涵来说其实相当于一个外来节日 。“盂兰盆”在梵语当中是“倒悬”的意思 。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很聪明,总是会切合中国社会的民俗,来宣扬自己的教义 。这个中元节就被佛教以“孝道”切合 。但有意思的是,佛家讲求出家,了却尘世因缘,可以说是断去了人伦纲常,一直被人诟病,那为什么这次又要极力宣扬孝道呢?

文章插图
根本原因就是和尚要生存也需要钱,这些金钱不能看官府的心情来资助,只能通过自己募捐得来 。“作盂兰盆”的意思就是施佛及僧,以此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佛教通过这个节日建立了一种逻辑,目连救母是孝道的体现,这种品质需要推崇;而救母的方式是请和尚诵经,即通过了和尚的帮助才成功的;所以,各位赠送给佛和僧金钱,就是尽自己的孝道 。
佛教的这种做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为其推崇孝道,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和尚得到金钱生存,百姓得到心灵富足,政府得到社会安稳,其实是一种多方得利的事情,自然就会在社会上得到认同感 。

文章插图
佛家内涵的中元节“孝道”核心在后来和最初祭祀传统取得关联,就形成了当下所流行的“鬼节”祭祖习俗 。“鬼”这个名词在最初就是指“祖先”的含义 。
思念和祭奠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祖先,有个别的地方还要举行家宴,而且,在小时候谁家的孩子不听话,大人们都会吓唬他,有鬼来了 。
我对7月十五中元节既熟悉又陌生,为什么呢呢?说熟悉是,因为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家里比较穷(70年代,农村人基本都不富裕 。),光知道7月15是一个能改善生活,吃饱一顿的节日 。那时候一般都是吃面条(或者面条炒鸡蛋),我们小孩子总是吃得津津有味,肚皮滚圆 。还有一件事情,记得也清楚,我们那儿的习惯,7月15日是上新坟的日子 。也就是说,近三年之内死亡的人,这一天,亲属要去坟上祭拜 。特别是死者的出嫁姑娘,必须回娘家祭拜,三年后出嫁姑娘就不允许再回去上坟了 。陌生是说,我从网上看到的许多资料,说7月15鬼节、中元节等什么的,以前一点不知道 。
- 茯苓的食用方法是什么?
- 为什么我们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呢?
- 有一个狮子座的男朋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迪拜十大疯狂建筑 最能体现迪拜特色的建筑
- 广州旅游景点排名 第一堪称广州的母亲河
- 2018美剧排行榜前十名 精彩好看的美剧推荐
- 台湾十大特色小吃 台湾最火爆的小吃有哪些
- 咸宁十大旅游景点大全 咸宁最值得游玩的景区
- 女生必看的十部电影 没看过的赶紧去看看
- 世界技术最先进的十大国家中国排第五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