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丫子到底用不用掰 玉米出丫子需要掰下来吗?( 二 )


再次玉米丫子能够增大根面积,增强其抗倒性!
最后掰玉米丫子不仅增加用工成本,留下的伤口更容易感染病菌,不利玉米生长 。
所以,玉米丫子不需要掰 。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当然要扳了!现在的玉米也种下去了,也都齐苗了,由于受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玉米在齐苗后的一尺高的时候,在其根部很容易的会长出来分支,这就是说的玉米的丫丫 。
一个田块里的玉米是同一个时间种的,总是有那么多棵的玉米会长出丫丫,这要看田地肥力怎么样了,如果肥力正常的话,玉米的丫丫会在以后正常的自己脱落,对其主杆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如种的玉米亩数多的话,不必为了扳掉丫子额外增加种地的成本的 。
在其缺苗断垄的地方完全可以不扳,留下来,以后也可以挂玉米的,只是到收获时穗会有点小,因为断垄的地方,它的肥力肯定的足,也很透风 。
可是又有许多农民认为还是扳掉的好,假如不扳掉的话,会和主杆的玉米争光、争肥料 。吸水份和氧份,那样主杆和分枝会产生竞争 。
丫丫扳了之后,能增加主杆的透风和透光性,有利于玉米的生产 。有的玉米丫丫会和主杆吸收一定的营养,如果不扳掉的,到了玉米的生长后期就会发生玉米减产,影响千粒重,籽粒不饱满的现象 。
如果人工合适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扳掉丫丫,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最好!
必须得掰
现在的玉米种子很多都会在正苗的根下发一到两根岔苗出来,这种岔苗没有根,是依附主苗的营养生长,但它永远没主苗长得快,而且不会有玉米,因为长到一定程度,它就不长高了,它会长根和长很多叶子 。这种岔苗不但不会有玉米棒子,还和主苗争夺养份,影响主苗生长,所以这种岔苗必须掰掉 。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采纳 。
玉米分蘖也就是玉米丫子用不用掰?
玉米长丫子是不用掰的,不仅不会降低产量,相反还有利于增产 。
玉米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顶部5~8节的叶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 。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比较强,一般情况下基部腋芽形成分蘖的过程受到抑制,所以生产上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情况也比较少见 。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时间大多发生在出苗至拔节阶段,形成分蘖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削弱了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作用所致 。
1、品种原因:顶端优势弱的品种在不良环境影响下更容易产生分蘖 。
2、密度 。稀植时,或在缺苗断条及低头等处,几乎所有的玉米杂交种的植株都能适时的利用土壤中有效养分和水分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分蘖 。同样的品种,种植密度小的时候,分蘖多一些,反之少一些 。
3、播种时间 。播种早的,分蘖多一些,播种晚的分蘖(丫子)少一些 。
4、土壤肥水力 。土壤肥水力越高,分蘖越多 。在生长初期的头几周内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充足时,分蘖能最大限度地发出,分孽性强的杂交种每株可能形成1个或多个分孽,如果生长季早期环境适宜即使在高密度下也仍能如此 。
5、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生长点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植株矮化而产生分蘖 。比如:植株感染粗缩病、苗后除草剂产生药害、控制植株茎秆高度的矮化剂形成的药害等都可能生成玉米分蘖(丫子) 。
2007年山东天泰种业公司刘宁等人的研究表明:97%以上的分蘖生长至玉米抽雄后即逐渐枯萎死亡,少数(3%左右)能继续生长,最后在顶部抽生出一花穗,结10-20粒玉米,分蘖所接的籽粒秕小,无利用价值 。2007-2008年吉林省梨树县小宽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王兴会等人调查表明:92%植株的分蘖长至3.5~5.5叶时自然死亡;8%的植株的分蘖长成正常的植株,并且抽穗结实,但是由分蘖发育成的植株茎秆比主茎细,穗相当于主茎穗的1/5~1/4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